理學思想
?胡安國推崇理學思想中的體元與正心。他說:“即位之一年必稱元年者,明人君之用也。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天之用也;至哉坤元,萬物資始,地之用也。成位乎其中,則與天地參。故體元者,人主之職;而調元者,宰相之事。元,即仁也;仁,人心也?!闭J為“元”的體是仁,是仁人之心?!霸敝|即在心之內,吾心通過“踐仁”“體元”達到與“元”合二為一,將宇宙之“元”歸入人的本心,凸顯了心在體認天理中所起的作用。他說:“謂一為元,則知祖述憲章,以體元為人主之職。元者何?仁是也。仁者何?心是也。建立萬法、酬酢萬事、師馭萬夫、統(tǒng)理萬國,皆此心之用也。堯舜禹以天下相授,堯所以命舜。禹首曰:人心惟微,道心惟微。周公稱乃考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玆常事。故一心定而萬物服矣。”他認為“元”,就是人主的“道德之元”,人主要“體元”,“體元”的過程,就是以身踐仁,就是令君心合于天心,就是強調“人心”必須合于“道心”。胡安國以“心”釋“仁”,以“心”為“元”的目的,就是要強調在“明人君之用”的基礎上,盡人君之能,正如其所說:“建立萬法酬酢萬事,師馭萬夫,統(tǒng)理萬國,皆此心之用也?!?/span> ?認為四端五典萬事萬物是心之用的具體表現(xiàn),無不統(tǒng)于人之心體,受人之心體的支配和控制。其言曰:“四端五典,起滅心也,有所謂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者,即起滅心事也。不起不滅,心之體;方起方滅,心之用。體用一源,顯微無間,能操而長存者,動亦存,靜亦存,雖百起百滅,心固自若也?!庇终f道:“放而不知求者,靜亦亡,動亦亡,燕居獨處,似系馬而止也。事至物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矣。是以善學者,動亦察,靜亦察,無時而不察也。持之以敬,養(yǎng)之以和,事至物來,隨感而應,言居獨處,亦不坐馳,不必言致其精明以待事物之至也?!?/span>
?講涵養(yǎng)本心,隨感而發(fā),但又說明了以致知和誠意為正心的工夫。由致、窮而不昧本心,以求圣門之學,最終以至修身而達天下國家。胡安國說:“圣門之學,則以致知為始,窮理為要,知至理得,不昧本心,如日方中,萬象必見,則不疑其所行而內外合也。故自修身至于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矣”。他的圣門之學關鍵是不昧本心,以達圣門之事業(yè)。
?承認良知具有先知先能作用的本領:“夫良知不慮而知,良能不學而能,此愛親敬長之本心也。儒者擴而充之,達于天下,立萬世之大經,經正而庶民心興、邪、息矣?!绷贾侨酥拘?,可先知先能,具備良知,可以愛親敬長;若儒者加以擴充而推廣到天下,可以由內圣開外王。
?通過窮物物之理,使心與萬物之理溝通,實現(xiàn)內外合一,然后求諸本心而盡心。他說:“無所不在者,理也;無所不有者,心也。物物致察,宛轉歸己,則心與理不昧,故知循理者,士也;物物皆備,反身而誠,則心與理不違,故樂循理者,君子也。天理合德,四時合序,則心與理一,無事乎循矣,故一以貫之,圣人也?!边@樣無所不在的理與無所不有的心,就達到了內外溝通。因此他又有言“知至理得,不迷本心,如日方中,萬象畢現(xiàn),則不疑所行而內外合也”。
?把心、理當做認識萬事萬物、以達圣門事業(yè)的兩個必不可少的手段,即作為人心、物理外在表現(xiàn)的四端、五典,通過充、惇、就可達到“性成而倫盡矣”。他說:“圣人之教亦多術,然其要,使人不失其本心而已。欲得此心者,惟志圣人所示之學,循其序而進焉。至於一疵不存、萬理明盡之后,則其日用之間,本心瑩然,隨所意欲,莫非至理。”這種“心與理一”之所在,即落實為“性”,窮理的目的便是盡性。他說:“窮理盡性,乃圣門事業(yè)。物物察,知之始也。一以貫之,知之至也?!薄八亩斯逃校峭忤p;五典天序,不可違。在人則一心也,在物則一理也。充四端可以成性,惇五典可以盡倫,性成而倫盡,斯不二矣?!?/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