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綠金剛鸚鵡(讀音:huī lǜ jīn gāng yīng wǔ)又稱為淺藍綠金剛鸚鵡,產(chǎn)于美洲熱帶地區(qū),屬于脊索動物門,鳥綱,鸚形目,是顏色最豐富、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尾極長,屬大型攀禽。為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之一,是聯(lián)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一種。

中文名

灰綠金剛鸚鵡

別名

淺藍綠金剛鸚鵡

外文名

Glaucous Macaw

動物界

鸚形目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金剛鸚鵡族

淺藍綠金剛鸚鵡

拉丁學(xué)名

Anodorhynchus glaucus

亞門

脊索動物亞門

鸚鵡科

亞綱

今鳥亞綱

亞目

鸚鵡亞目

琉璃金剛鸚鵡屬

體態(tài)特征

灰綠金剛鸚鵡

灰綠金剛鸚鵡(拼音:huī?lǜ?jīn?gāng?yīng?wǔ)(學(xué)名:Anodorhynchus glaucus)是南美洲的一種金剛鸚鵡,現(xiàn)時幾乎可以肯定已絕種。最后一次可靠的紀錄已可追溯至1960年代。此品種與紫藍金剛鸚鵡(A. hyacinthinus)及靛藍金剛鸚鵡(A. leari)非常相似?;揖G金剛鸚鵡身長約70厘米,鳥體為淺藍綠色,頭部呈灰色,鳥喙為黑色,眼睛外圍有黃色的眼圈,下鳥喙邊緣鑲有半月形的黃色裸皮。

生活習(xí)性

灰綠金剛鸚鵡

喜愛活動于開闊的樹林里,避開終年潮濕的森林,愛棲息于有豐富核果的棕櫚樹林中,通常成對或集小群活動。

在野生條件下和紫藍金剛鸚鵡一樣,喜歡棕櫚樹的堅硬種子,而灰綠金剛鸚鵡特別偏好一種名為Yatay棕櫚樹(Syagrus?yatay)的種子。此外,樹上成熟或是未成熟的果實、漿果和蔬菜也都是該鸚鵡的次要食物。

繁殖速度很慢,一對鸚鵡每年只生產(chǎn)1-2枚卵。巢建在樹洞或其他鳥類的洞穴里。

分布范圍

灰綠金剛鸚鵡分布圖

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nèi)瑞拉、圭亞那、蘇里南、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颂m群島)。

種群現(xiàn)狀

灰綠金剛鸚鵡

此品種以往棲身于阿根廷北部、巴拉圭南部、烏拉圭東北部及巴西。在19世紀,因為捕捉活動及生境被破壞,灰綠金剛鸚鵡 變得非常稀有。于20世紀,只錄得2個可信的野外發(fā)現(xiàn)紀錄。1990年代,鳥類學(xué)家前往巴拉圭南部考察,但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此品種依然存在的證據(jù)。

除著農(nóng)業(yè)發(fā)展,棕櫚樹被大肆砍伐導(dǎo)致生境地減少。其奪目的外表及龐大的體型使其成為獵人主要捕捉的目標,即使雛鳥亦被捕捉賣到寵物市場去。

生物現(xiàn)狀

灰綠金剛鸚鵡

世界上最后一只已知的灰綠金剛鸚鵡在1938年死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動物園,剩下僅存的只有阿根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具風(fēng)干標本。

此物種現(xiàn)時為IUCN紅色名錄的極危物種,并且列于《華盛頓公約》附錄一及二,嚴禁進行交易。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ver?3.1——極危(CR)。

保護狀況

保護狀況

DD1.極危(IUCN?3.1)

2.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一種

3.聯(lián)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