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鴻,男,漢族,1956年8月生,福建莆田人,民革,1976年12月參加工作,暨南大學理工學院生物學系分子生物學專業(yè)畢業(yè),在職研究生學歷,醫(yī)學碩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任民革中央常委、廣東省委會主委。[2]

中文名

周天鴻

性別

出生地

福建莆田

出生日期

1956年8月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畢業(yè)院校

暨南大學理工學院

人物履歷

1976—1978年福建省莆田飲食服務公司工作

1978—1982年武漢大學生物系微生物學專業(yè)學習

1982—1995年暨南大學理工學院生物學系教師、副教授(其間:1984.09—1987.06暨南大學理工學院生物學系分子生物學專業(yè)學習,獲醫(yī)學碩士學位;1994.03—1995.03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遺傳工程學專業(yè)訪問學者)

1995—1999年暨南大學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學系主任、教授

1999—2002年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生物工程學系主任(其間:2001.07—2002.04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

2002—2002年民革省委會主委,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生物工程學系主任

2002—2003年民革中央常委、省委會主委,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生物工程學系主任

2003—2006年民革中央常委、省委會主委,省政協(xié)副主席,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生物工程學系主任

2006—2013年民革中央常委、省委會主委,省政協(xié)副主席,暨南大學副校長

2013—2018年1月民革中央常委、省委會主委,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暨南大學副校長

2018.01—民革中央常委、廣東省委會主委,暨南大學副校長 ?

2020.04,任民革中央常委、廣東省委會主委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任免信息

2017年11月,當選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

2020年4月27日下午,暨南大學召開學校領導班子成員職務任免宣布會,會議宣布免去周天鴻暨南大學副校長職務。[1]

社會兼職

周天鴻

教育部高等院校生物技術、生物工程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遺傳學會常務理事,廣東遺傳學會理事長。

《遺傳學報》編委、《遺傳》編委、《生態(tài)雜志》編委。

人物榮譽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與基因工程方向的博士生。

醫(yī)學遺傳學、分子遺傳學與基因工程方向的碩士生。

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 《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技術》等課程。

主持廣東省精品課程《分子生物學》課題建設。

發(fā)表近30篇教學論文,曾獲廣東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二項。

曾獲得全國優(yōu)秀教師、國務院僑辦所屬學校優(yōu)秀教師、南粵教書育人優(yōu)秀教師等稱號。

科研方面

主持和參加過973,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委重點科研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重大基金等科研項目近20項。在JBC、PNAS、JMB、RNA,Nucleic Acids Research, J.Virol等重要期刊上發(fā)表80多篇論文,獲得專利4項,出版專著2部。

報效祖國

周天鴻

周天鴻對祖國懷有強烈的感情,最大的心愿是:將一生所學報效祖國。他為接近世界學術科研前沿,曾兩度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到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進修,從事醫(yī)學分子遺傳學研究,重點是與人類疾病有關的基因結構研究。他為自己的“留洋”生活定下目標:汲取外國的先進技術,為研究中國人群和中國人的遺傳病診斷與治療服務。他在德柏林自由大學研修期間,幾乎是夜以繼日地工作在實驗室,其敬業(yè)精神深為德國同事所欽佩。1995年,他帶著一批科研成果歸國,在醫(yī)學分子遺傳領域作出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如檢測了中國人群LDL受體基因結構狀況,克隆了LDL受體基因和BRCAL基因片段等,并首次將長鏈PCR技術應用到遺傳病的基因診斷中。在筆者采訪他時,他剛從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貋恚勂疬@段國外研修經歷, 他似乎還沉浸在美國那所歷史悠久名校的科研氛圍中。這次他所研究的是CMV病毒基因治療的課題,該研究目前在國內也鮮有人涉及,在不到一年的研修過程中,已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并發(fā)表了相關的論文。在他的努力下,他所研修的美國實驗室已和他制訂了計劃,將在國內共同建立實驗室和設計科研課題,將他們的研究成果進一步在國內延續(xù)和深入,促進相關的研究進入世界先進水平。

參政議政

周天鴻曾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廣東省政協(xié)委員。多年來,他積極參加由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協(xié)商會、情況通報會、座談會等社會活動,積極履行參政議政的職責。他撰寫有份量的提案近20件,涉及到教育、科技、社會生活等多個領域,特別是作為全國政協(xié)教育組委員,他關注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趨勢,探索新的教育途徑,積極提出意見,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出謀獻策。另外,他在醫(yī)學分子遺傳學研究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提案,如《關于遺傳醫(yī)療服務倫理問題的建議》、 《關于加強我省“出生缺陷干預工程”工作的建議》、 《關于對轉基因類食品進行標注的建議》等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在民革廣東省第十次代表大會上,周天鴻眾望所歸,當選為主委。對此,他表示感謝民革中央、中共廣東省委以及全省30m多名民革黨員對他的信任。

政治交接

周天鴻說,現在擔子更重了,責任更大了,唯有認真學習,扎實做好各項工作,才能不辜負大家對他的厚望。他認為,這次換屆后,領導班子在總體結構上比較優(yōu)化,特別是年齡趨于年青化,如6個副主委中50歲以下的就有5位?,F在組織交接已告一段落,政治交接則將是長期的。政治交接是決定著民革今后發(fā)展的大事。正如江總書記所指出的政治交接核心是把民主黨派、工商聯的老一輩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高尚風范一代一代傳下去,保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得到堅持和發(fā)展。所以堅持中共領導就是政治交接的核心,這一點要成為民主黨派領導人的自覺行為。他謙虛地說: “我清楚地認識到我們這一代人與老一輩民主黨派領導人相比,各方面都存在著差距,例如民革省委上兩任主委方少逸、程志青同志在政治經驗、學識能力、道德情操、人格形象等方面,都值得我認真學習。完成政治交接是一項長期和艱巨的任務。但我堅信,民革廣東省委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在民革中央和中共省委的領導下,在中共廣東省委統(tǒng)戰(zhàn)的支持下,以政治交接為主線,努力做好領導班子建設。首先要認真抓好理論學習。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必須搞好團結協(xié)作。要樹立大局意識、政治責任意識,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支持,團結協(xié)作,形成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加強制度建設,樹立敬業(yè)奉獻精神,接好政治的班。”

發(fā)揮特色

周天鴻談到今后如何開展民革省委會的工作,他說,民革廣東省委會作為民革的一個地方組織,就是要發(fā)揮自己的特色,并把這種特色融于地方工作中去。廣東民革是否發(fā)揮作用,就是看她是否能在廣東的政治和經濟舞臺上起作用。因此,積極履行參政議職能是民革省委會的重要工作之一。他說,中共廣東省第九次代表大會提出了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非常鼓舞人心的總目標。我們今后的參政議政工作就是圍繞這個主題來進行,應盡可能參與到地方經濟建設中,利用參政黨的方式、優(yōu)勢和條件來發(fā)揮更大作用。例如民革黨員與臺灣同胞具有廣泛的聯系,因此可以利用各級組織和黨員中的對臺工作資源,發(fā)揮廣東省民革黨員“三胞”關系多的優(yōu)勢,利用與海外有關社團及人士的聯系,在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的工作中,同時為廣東的經濟服務,將國外資金、經濟信息、先進的管理技術引進來,使廣東的經濟更能適應中國進入WTO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要求,為廣東省總目標的實現貢獻一份力量。周天鴻信心百倍地說,民革廣東省委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有決心和全省民革黨員一道,更加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我省民革工作不斷推向前進,把民革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以新的、更大的工作成績迎接中共十六大和民革十大的勝利召開。

成就榮譽

周天鴻

周天鴻所培養(yǎng)的研究生在學習中都飽受學術的洗禮,能在學習期間發(fā)表多篇有一定學術水平的論文,并獲得南粵優(yōu)秀研究生、《羊城晚報》優(yōu)秀研究生和暨南大學優(yōu)秀研究生及優(yōu)秀大學生稱號等。

在科研方面,周天鴻瞄準學科前沿,一絲不茍,開拓創(chuàng)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委重點科研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等12項科研項目;在國內外期刊上發(fā)表70多篇論文,其中部分論文被收錄在SCI和Medline中,在相關領域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出版專著1部,多次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和教學成果獎。周天鴻作為“雙肩挑”干部,既要教學,又要兼顧行政工作,任務非常繁重。在暨南大學“211’’ 工程建設中,周天鴻主持了一級項目《生物技術與生物醫(yī)學工程》和二級項目《醫(yī)學遺傳學》的建設。為此,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放棄了節(jié)假日和假期,深入細致地做好組織、協(xié)調、落實等工作。同時他還組織和參與了各層次的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中心的申報及建設,積極推動學院科研上水平,成果產業(yè)化,使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成為暨南大學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他在1998年被評為國務院僑辦所屬學校優(yōu)秀教師;1999年被評為“南粵教書育人”優(yōu)秀教師;2001年獲得全國優(yōu)秀教師稱號;2002年獲暨南大學“師德標兵”稱號。

相關評價

周天鴻從教20年來,非常注重學生的知識結構、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在教學上嚴格治學,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模式和內容,應用新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學生,在學術上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刻苦耐勞的鉆研精神。為了讓學生了解最新學術進展,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他堅持每周一次小講座,敦促其所帶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生積極研討。周天鴻學識淵博,誨人不倦,對學生的拳拳愛心,深受學生的敬佩和愛戴。他有一位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碩士生,每談及母校時,就回憶起周天鴻上課時的情景,對周天鴻引導他走上了科學研究之路滿懷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