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蜜友》是由北京華夏兄弟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趙翀執(zhí)導,孫茜、吳弘、李若嘉、湯晶媚、李泰、彭博等主演的青春愛情電影。

影片講述了薄荷和紫菀等五個蜜友發(fā)生在大學時啼笑皆非、愛恨糾纏的閨蜜情,最終幾人一朝畢業(yè)、天各一方,但十年后又再聚首,相互救贖原諒的故事。

該片于2014年10月10日在中國內(nèi)地上映。

中文名

我的青春蜜友

拍攝地點

湖北咸寧

主演

孫茜

上映時間

2014年10月10日

制片地區(qū)

中國大陸

上映地區(qū)

內(nèi)地

片長

90分鐘

出品公司

北京華夏兄弟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外文名

Young Friend Forever

畫面色彩
類別

文藝,愛情,青春

支持語言

普通話

導演

趙翀

制片人

肖文、戴航

編劇

梁振華、周方、秦文

發(fā)行公司

北京華夏兄弟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類型

現(xiàn)代 愛情青春 文藝

劇情簡介

我的青春蜜友劇照

薄荷(孫茜飾)是一名電視臺主持人,由她所主持的節(jié)目《同學會》擁有著很高的人氣和收視率。某日,上司俞天(李泰飾)找到了薄荷,希望她能夠找來十五年前的一干大學同學們,以他們的真實經(jīng)歷為資料做一檔專題節(jié)目,盡管自從畢業(yè)后,薄荷就和同窗們斷絕了來往,但“軍令如山”,薄荷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1]

十五年時光荏苒,如同白駒過隙,昔日的同學好友們?nèi)缃裨俣认嘁?,在高興之余,少不了感慨與淡淡的憂傷。讓眾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薄荷獨獨不愿意聯(lián)系舊閨蜜紫苑(湯晶媚飾),而這次重逢,讓薄荷深深埋藏在心底的一個秘密漸漸浮出了水面。[1]

角色介紹

我的青春蜜友

薄荷演員 孫茜 麗干練的主持人薄荷,因為一段不完美結(jié)局的愛情變得不敢再愛

我的青春蜜友

姚帥演員 吳弘 與薄荷和紫苑的情感糾葛,剪不斷理還亂。

我的青春蜜友

紫菀演員 湯晶媚 紫菀雖然是一個不被大家關(guān)注、默默無聞的女學生,但是有一室好姐妹的陪伴,日子過得也算歡樂,和幾位好朋友一起成立了“神秘團體”見證友誼。隨后發(fā)生接二連三的事情,讓曾經(jīng)的好姐妹紫菀和薄荷當街大吵,與薄荷反目,甚至還“脫離”了團體。

我的青春蜜友

唐瀟瀟演員 李若嘉 唐瀟瀟與薄荷是一對性格互補的姐妹花,整天膩在一起,一起學習讀書,聊愛情,談理想。

我的青春蜜友

賴雅演員 張群 “小公主”賴雅則在出國時遭遇了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折

我的青春蜜友

范沙沙演員 彭博 彭博飾演的范莎莎因為名字酷似女生,剛?cè)雽W的范莎莎被當做女生直接分去了女生宿舍,鬧出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話,卻從此與同宿舍的四個女生結(jié)緣
展開表格

[角色介紹來源? ]

音樂原聲

歌名

作詞

作曲

演唱

備注

現(xiàn)在開始懷念梁振華孫驍孫茜主題曲?

幕后制作

拍攝過程

我的青春蜜友劇照

《我的青春蜜友》于2013年12月19日在潛山國家森林公園廣場舉行開機儀式[2];2013年12月18日在武漢舉行了開機發(fā)布會[3];2014年1月6日殺青[4]。幕后花絮

劇照

1、孫茜與湯晶媚的搭戲,湯晶媚表示對孫茜感覺很親切,像真正的姐妹,即使不在拍戲過程中她也常常和孫茜黏在一起。[5]

2、在片中孫茜與彭博飾演的范沙沙是非常要好的男女蜜友,兩人私下也是極好的蜜友關(guān)系,可以說在片中與生活中都有兩人的影子。[6]

影片評價

從主題來看,電影《我的青春蜜友》雖定位校園,但是友情、愛情并不是電影著重表現(xiàn)的主題,或者說,電影在講述過程中主題發(fā)生偏移,當兩位蜜友范莎莎與薄荷以回憶的視角展開青春敘事,電影中十年前后觸目驚心的現(xiàn)實對比已經(jīng)開始,青春的殘酷與現(xiàn)實的壓抑已經(jīng)遠遠背離青春類型電影的主題。這注定是一部不受大眾喜聞樂見的電影,因為其中承載了太多的現(xiàn)實思考:是什么改變了我們?那些曾經(jīng)朝氣飛揚的青春女孩們怎么就變成了渾渾噩噩、工于心計的“老女孩”?殘酷現(xiàn)實,打不死的是人心,是什么讓這些老女孩們心有不甘,依然相信愛,相信愛情?《我的青春蜜友》不是一個好吃好看的青春派,因為它戳中了現(xiàn)實中我們最脆弱的部分。畢業(yè)十年,我們的青春、理想和現(xiàn)實,和唐瀟瀟、賴雅們有任何的區(qū)別嗎?我們還記得當時的飛揚理想嗎?還記得當時的驕陽青春嗎?這個話題太沉重,觀眾拒絕選擇對號入座,拒絕去看一部類似自我寫真的電影。這樣來看,電影畫面的粗糙似乎也不能全部歸結(jié)于成本。放大十倍,曾經(jīng)柔和、溫婉的槿汐姑姑在大屏幕上異常憔悴,高富帥不施粉黛的臉更是觸目驚心,一如你我。(北京青年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