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數(shù)據(jù)
1.性狀:深紅色液體,有強烈的焦灼味,在空氣中發(fā)煙
2.熔點(℃):-96.5
3.沸點(℃):117
4.相對密度(水=1):1.91
5.飽和蒸氣壓(kPa):2.66(20℃)
6.辛醇/水分配系數(shù):2.850
7.溶解性: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硝基苯等有機溶劑,溶于無機酰鹵[1]。
分子結(jié)構(gòu)數(shù)據(jù)
1、摩爾折射率:無可用的
2、摩爾體積(cm/mol):無可用的
3、等張比容(90.2K):無可用的
4、表面張力(dyne/cm):無可用的
5、介電常數(shù):無可用的
6、極化率:無可用的
7、單一同位素質(zhì)量:153.868047 Da
8、標稱質(zhì)量:154 Da
9、平均質(zhì)量:154.9009 Da
性質(zhì)與穩(wěn)定性
1.具有類似溴的臭味,可和空氣中的濕氣激烈地進行反應,生成鉻酸和鹽酸,也可與液氨和氨氣激烈反應。本品顯示極強的氧化性,能和多數(shù)的有機物或磷、硫等反應以至爆炸??扇苡谒穆然?、三氯甲烷和苯等。有揮發(fā)性,在潮濕空氣中因水解而冒煙。有極強的氧化性,其蒸氣和液體與氨猛烈反應,能使許多有機化合物著火。但在四氧化碳中相當穩(wěn)定。
2.穩(wěn)定性:穩(wěn)定。
3.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強還原劑、醇類、水。
4.避免接觸的條件:光照、潮濕空氣。
5.聚合危害:不聚合[1]。
合成方法
將150g三氧化鉻溶于100mL水中,加入330mL濃鹽酸,用冷凍劑冷卻至0℃。在攪拌下滴入450mL濃硫酸。此時,溶液的溫度應保持在10℃以下。反應結(jié)束后,將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分出下層部分的溶液并儲存于密閉容器中,收率189g(81%)。
安裝精餾裝置并將上述溶液進行分餾,收集115~116℃(0.9796×105Pa)的餾分(為粗制品的65%)。保存時,應通入干燥空氣以完全逐出氯化氫,然后進行蒸餾并封入安瓿中,置暗處儲存。
因生成物侵蝕磨口的潤滑脂,造成潤滑脂固化使磨口處活動受阻,所以宜采用聚四氟乙烯一類的無潤滑脂的磨口。
用途
有機合成中作氧化劑或氯化劑,及鉻酸酐、鉻絡合物、染料的溶劑。
貯存方法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庫房。包裝必須密封,切勿受潮。應與易(可)燃物、還原劑、醇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qū)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毒理學數(shù)據(jù)
1.急性毒性:LD50:5.45mg/kg(小鼠皮下)。
2.刺激性 暫無資料。
3.致突變性:微生物致突變:鼠傷寒沙門菌50μg/皿。
4.致癌性:IARC致癌性評論:G1,確認人類致癌物[1]。
環(huán)境影響
健康危害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jīng)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攝入或經(jīng)皮膚吸收對身體有害。對眼睛、皮膚、粘膜和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可能因咽喉、支氣管的痙攣、水腫、炎癥,化學性肺炎、肺水腫而致死。中毒表現(xiàn)有燒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氣短、頭痛、惡心和嘔吐。
毒理學資料及環(huán)境行為危險特性:與易燃物(如苯)和有機物(如糖、纖維素等)接觸會發(fā)生劇烈反應,甚至引起燃燒。遇水反應發(fā)熱放出有毒的腐蝕性氣體。具有強腐蝕性。
燃燒(分解)產(chǎn)物:氯化氫。
實驗室監(jiān)測方法:
原子吸收法(EPA方法 7190、7191)
比色法(EPA方法 7196、9250、9251)
滴定法(EPA方法 9252)
氣相色譜法,參照《分析化學手冊》(第四分冊,色譜分析),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環(huán)境標準:
美國 車間衛(wèi)生標準 0.5mg/m(Cr)
處置方法
泄漏應急處理疏散泄漏污染區(qū)人員至安全區(qū),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qū),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合理通風,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zhì)(木材、紙、油等)接觸,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噴水霧減慢揮發(fā)(或擴散),但不要對泄漏物或泄漏點直接噴水。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然后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如果大量泄漏,最好不用水處理,在技術(shù)人員指導下清除。
防護措施呼吸系統(tǒng)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氣式頭盔。緊急事態(tài)搶救或逃生時,建議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護: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若有灼傷,就醫(yī)治療。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yī)。
吸入: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yī)。
食入:患者清醒時立即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立即就醫(yī)。
滅火方法:干粉、砂土。禁止用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