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脫硫是指在燃燒燃燒前對其所含硫分先行脫除。是防治硫氧化物對大氣污染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煤和燃料油的含硫量差異較大,約為0.5~5%(質(zhì)量)。硫在燃料中的形態(tài)因燃料種類不同也有很大不同。按照燃料中硫含量、硫的形態(tài)和要求的脫硫率,現(xiàn)以發(fā)展出多種脫硫工藝。天然氣中所含硫分大部分是硫化氫,僅有少量有機硫化物,因而可用脫除硫化氫的方法脫硫。

意義

煤和燃料油的含硫量約為0.5~5%(重量),燃燒時大部分轉(zhuǎn)化為二氧化硫(SO2)氣體排入大氣,其中約有5%的SO2在大氣中又氧化成三氧化硫(SO3)。因此,在燃燒前脫去燃料中所含的硫分,是防止硫氧化物對大氣污染的主要技術(shù)措施之一。

煤脫硫

①物理法:硫在煤中主要以無機的硫化鐵和有機的硫化物兩種形式存在。其中以硫化鐵(黃鐵礦)形式存在的硫約占2/3。黃鐵礦比重大于煤,同時,黃鐵礦是順磁性物質(zhì),比磁化系數(shù)約為25×10-6 克/厘米3 ;煤是反磁性物質(zhì),比磁化系數(shù)約為-0.5×10-6 克/厘米3 。因此,可將煤破碎,然后用重力分離法或高梯度磁分離法,將黃鐵礦去除。物理法能把燃料的硫分脫除50%左右。

②化學(xué)法:煤經(jīng)破碎后與硫酸鐵水溶液混合,在反應(yīng)器中加熱至100~130℃,硫酸鐵與黃鐵礦反應(yīng)轉(zhuǎn)化為硫酸亞鐵和單體硫。同時通入氧氣,使硫酸亞鐵再生為硫酸鐵,在工藝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使用。煤通過過濾器和溶液分離,硫成為副產(chǎn)品。

③氣化法:煤的氣化是在煤氣發(fā)生爐中進行的熱化學(xué)過程。煤在1000~1300℃高溫下,通過氣化劑,使之發(fā)生不完全氧化,而成為煤氣。如果氣化劑是空氣,適量空氣由下部通過煤層,首先被灰渣層預(yù)熱,然后進入氧化層,空氣中的氧與高溫的煤作用生成二氧化碳(CO2)和少量一氧化碳(CO)。CO2上升通過還原層,與熾熱的煤作用被還原成CO,以CO為主要成分的氣體受熱上升排出爐外,制得空氣煤氣。如果氣化劑是蒸汽,則反應(yīng)生成物為CO和H2,制得的煤氣為水煤氣。煤的氣化還有加壓、加氫氣化法,使一氧化碳或碳元素同氫作用生成甲烷等碳?xì)浠衔餁怏w,提高了煤氣的熱值。為省去煤的開采、運輸?shù)壬a(chǎn)環(huán)節(jié),蘇聯(lián)、美國等國家還采用了地下氣化法。中國也在開展地下氣化的實驗研究。煤中的硫分在氣化時大部分成為硫化氫,進入煤氣,再用液體吸收或固體吸附等方法脫除。

④液化法:煤的液化有合成法、直接裂解加氫法和熱溶加氫法等。合成法是將煤制成煤氣,按一定比例加氫,在高壓、高溫和催化劑作用下,合成液體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烷烴和甲醇。直接裂解加氫法是把煤溶解在溶劑里制成糊狀,然后在400~500℃,約200個大氣壓的壓力下,通過催化劑的作用,使之與加入的氫反應(yīng),而成為液體燃料。熱溶加氫法是把煤粉加熱溶解在與煤性質(zhì)近似的油里,在約100個大氣壓的壓力下加氫,同時將不溶物分離出來,就得到了液態(tài)煤。在液化過程中,硫分與氫反應(yīng)生成硫化氫逸出,因此得到的是高熱值、低硫、低灰分燃料。[1]

燃料油脫硫

燃料油一般指重油,是由原油常壓蒸餾殘油制成的。重油含硫較多,其中硫分大多是環(huán)狀硫化物,如聯(lián)苯并硫(雜)茂、萘硫(雜)茂等。這些硫化物分子量高,若含硫量為3%,則硫化物含量可達到重油的 1/3,因此重油不宜用直接去除硫化物的方法脫硫。目前重油脫硫是在催化劑作用下,用高壓加氫反應(yīng),切斷碳與硫的化合鍵,以氫置換出碳,同時,氫與硫作用成為硫化氫,從重油中分離出來,用吸收法除去。另一種方法是將重油用蒸汽、氧氣部分燃燒氣化,硫轉(zhuǎn)化成為硫化氫和少量二氧化硫,再進行處理。反應(yīng)中使用的催化劑采用鉻、鉬、鎢、鐵、鈷、鎳、鉑等,也可由鈷-鉬,鎳-鉬或鎳鈷-鉬組合使用,一般以氧化鋁為載體。生產(chǎn)過程中,如果催化劑表面上積碳,以及重油中釩、鎳的有機金屬化合物與氫反應(yīng)沉積在催化劑上,就會使催化劑中毒,失去催化作用。為解決這個問題,發(fā)展了直接脫硫和間接脫硫兩種工藝。直接脫硫是選用抗中毒性能較好的催化劑,直接加氫脫硫,同時采取適當(dāng)防護措施,如有的工藝在反應(yīng)塔前加防護塔,填充其他廉價的催化劑,盡可能除去不純物和金屬成分。間接脫硫是把重油減壓蒸餾,分成餾出油和殘油。單獨將餾出油加氫脫硫,然后與殘油進行混合?;?qū)堄鸵砸夯椋ɑ蚨⊥椋┳魅軇?,對殘油進行處理,分離出瀝青后,再與餾出油混合進行加氫處理。天然氣中所含硫分大部分是硫化氫,有少量有機硫化物,因而可用脫除硫化氫的方法脫硫(見硫化氫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