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堂來源
周武王給林堅封國清河郡(也稱博陵郡),授爵博陵侯,官太子三監(jiān),監(jiān)守于北方;封戶二千,子孫世襲其爵。《林氏正宗源流族譜序》載:“故林之受姓氏者實自堅始。堅之后居博陵”。博陵郡在今河北安平縣一帶,因在淇水之西,又稱西河郡。林氏便以西河為郡望。
世系考察
周武王賜比干子堅為林氏,拜為大夫,食邑博陵。博陵又名西河,在今河北安平縣一帶。因西河市林氏襲封之邑。此即西河林氏之緣由也。三仁毓九龍中貞節(jié)義昭天壤,雙桂傳十德考禮明經(jīng)重古今。
在周朝春秋時期衛(wèi)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即今??h、滑縣等地。魏國的河西郡,因黃河在今山西、陜西交界處之河段,當時常被稱為西河,得名。西河郡轄域大約在今陜西省華陰以北,黃龍以南,洛河以東,黃河以西地區(qū)。
戰(zhàn)國時期西河在今安陽東,故安陽可稱西河,據(jù)《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漢時西河是漢代名郡,西漢初由上郡析出,地在今黃河晉陜峽谷兩岸。西河郡北有朔方、五原、云中、定襄,西有北地、上郡,似不臨邊。但兩漢史籍的記載,又多顯示西河乃邊郡?!吨袊鴼v史地圖集》標西漢疆界,將朔方和安定之間的黃河以及河東大片土地標為漢與匈奴的過渡地帶,而以遠在東方的西河郡西北為邊境。轄今內(nèi)蒙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地區(qū)。治茲氏,即今汾陽。魏國時期曾取秦國今陜西黃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則以晉陜間黃河為準,西岸為西河。西漢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內(nèi)蒙古東勝),其時轄地在今陜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地區(qū),并擁有今內(nèi)蒙古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等地。東漢朝時期移治到離石(今山西離石)。南北朝時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為羌胡所得,僅保有晉西一帶地區(qū),治所在茲氏,即在今山西省離石(今山西汾陽)。唐朝時期亦曾以汾州為西河郡。
堂號和郡望是中國姓氏文化中的所特有。也是中國人進行尋根問祖時不可不先熟悉的一個概念。比如林家人在過節(jié)的時候在大堂或者在門庭掛有寫著”西河堂“的燈籠和牌匾。這就是中國人的堂號。堂號就是祠堂的名稱、稱號。
祠堂又稱為家廟,是漢人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靈、舉辦宗族集體事務的公共場所。
漢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傳統(tǒng)的一個民族。一般都建有祠堂宗廟供奉已仙逝的祖先的神主牌位,一些家族因為戰(zhàn)亂、從軍、經(jīng)商或為官定居其他地方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往往又會建立新的祠堂,來供奉最親近的祖先。但是祠堂象族譜有總譜、支譜一樣,祠堂也就有總祠、支祠、分祠之分,即所謂大堂祠總祠堂和小祠堂。比如比干林氏世系的林氏的總堂號就是“西河堂”。
發(fā)展
林氏族譜對始祖林堅公載:“周武王賜姓林,命為三監(jiān),封公食采博陵二千戶?!彼^三監(jiān)就是三支屯戍的周軍,用來監(jiān)視商人的行動。林堅公所處的西周初期,還未推行郡縣制,當時只能有博陵邑。博陵,一般認為是河北省安平縣所在地。林樂志認為:“現(xiàn)在有據(jù)可查的博陵邑是東周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地,其地理位置在今山東仕平縣西北,這里距魯都曲阜不遠,在西周時期是魯國屬地?!?/p>
西周初,周武王將比干的封地賜給了齊侯姜尚,始稱齊國;將微子的封地賜給了周公旦之子伯禽,治所曲阜,始稱魯國。自西周至春秋時期,林氏家族已發(fā)展到近30代,從史書及族譜中所見林姓官吏和學者,大都是魯人或齊人,或在周都入仕。經(jīng)歷代遷變發(fā)展,西河堂發(fā)展了多支宗堂。
松卜堂:為江蘇省丹陽縣林氏支宗的堂號。丹陽林氏肇于宋代。宋德祐二年,福建省進士林芳,字逢春,出任丹陽縣令,此后便長住于此。林芳的長子伯一居于城邑,次子伯二定居南郊松卜。從此,福建林氏在丹陽繁衍生息。丹陽林氏“松卜堂”的后人,按行序排列分為松卜、城市、北莊、大華等支。主要分布在大華、埤城、丁家壩、林家橋、北莊、繞莊、孟河、魏村、張莊、黃墟、董庵等地。在縣城里,林氏族又分孽成金斗鋪、寺前鋪、晉地墳、虞巷、安巷等族系。
十德堂:來源于比干的子孫林皋,在戰(zhàn)國時任趙國宰相,權(quán)傾一時,德高望重。他生有子九人,受家風的影響,各有才能,德才兼?zhèn)?,被時人稱為“九龍”他們的家族也被稱為“九龍門”。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見稱,故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稱為“十德堂”。
九龍?zhí)茫涸闯鐾稀笆绿谩钡涔省?/p>
忠孝堂:來源于皇帝御賜的堂號,因這支林姓人的史祖林悅以忠孝見稱而得名?!爸倚⑻谩痹诳图胰藲v史上,還有一支林氏因躲避元初對林氏漢人的屠殺,被迫改姓楊,俗稱“新楊”,其也是林氏后裔。
九牧堂:來源于唐代時,閩林始祖林祿的孫子林披,被授太子詹一職。他先后娶了三位妻子,三夫人后來生了九個兒子,九人后來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稱州。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敦本堂:又稱“林月汀宅”,俗稱“大厝底”,位于臺灣省南投縣竹山鎮(zhèn)菜園路4號。屬于三級古跡。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屬于臺閩標準四合院建筑,乃當時竹山清武官林月汀所建立,故屬私人宅院。該堂主體木質(zhì)構(gòu)造,為臺灣十大古厝之一,亦為臺灣雕工最為精美者。該堂為二落式建筑,第一落屋頂為馬背式,門廳前具寬廣檐廊,并于壁面題字作畫。左壁彩繪花鳥草木,字題“竹茂”、“×得石花勝開”;右壁彩繪人物山水,字題“松苞”、“夜雨竹窗問語”。太師壁雙面木雕,前為松、鹿(取長壽多祿之意),后以窗欞組成“富貴玉堂春”字樣,其四角銜以蝙蝠造型(取得福之意〉,故福祿壽齊備。第二落為正堂,屋頂屬頂硬山式,據(jù)說原為官式燕尾脊,后去燕尾。各門扇工法講究,精磨細琢,贊嘆不已。第一落、第二落及左右護龍形成完整的四合院。如果可能,應該就地重建,不然殊為遺憾。
崇本堂:俗稱“林祖厝”,位于臺灣省南投縣竹山鎮(zhèn)集山路路三段831巷內(nèi)竹山及鹿谷地區(qū)林姓宗親,為緬懷林姓先賢開山墾荒之德澤,于是募款建祠,祠內(nèi)供奉開閩始祖“林祿公”、“九牧公”及“林圮公”三位先賢。崇本堂早年失修,于嘉慶七年修筑成宮廷式建筑,雕梁畫棟,宏偉壯麗卻不失古色古香。崇本堂的保有特色包括燕飛尾式屋頂、山門的交阯陶福祿壽三仙塑像;左右塑的“左昭”、“右穆”題字;正堂的“文魁”、“選元”及“進士”匾額等。
此外,林姓的主要堂號還有:“紹閩堂”、“問禮堂”、“雙闕堂”、“青龍?zhí)谩?、“永澤堂”、“林平堂”、“善慶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