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少數(shù)民族。人口約5萬。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島東南部河川附近的叢林沼澤地帶。屬澳大利亞人種,為古維達人和馬來人的混血后裔。

中文名

庫布人

外文名

Kubu

古代庫布人

庫布人

庫布人和爪哇的巴杜伊人、蘇拉威西的托阿拉人同為維達人的后代。維達人是印尼群島西部最古老的居民,公元前15~13世紀馬來人從亞洲大陸遷徙至印尼群島,維達人被排擠內陸叢林沼澤地帶,并部分混入馬來人的血統(tǒng)。

庫布人原有自己的語言,后來改為使用馬來語和米南佳保語。無文字。名義上信伊斯蘭教,實際上盛行精靈崇拜,有巫師。仍保留氏族公社制,有的是父系氏族,有的是母系氏族。以大家族為單位,一般二三十人共同生活。庫布人居住在用樹枝和樹葉搭的窩棚,窩棚多數(shù)建在地上,有時建在樹上。為了尋找食物,他們很少在一處做數(shù)日停留。庫布人在昏暗的熱帶叢林中過著居無定所的游獵生活,他們的生活來源是采集竹筍、野果及可食性草類、植物根塊,以及獵取禽類及小動物。獵具只有帶竹尖的標簽和吹箭筒。除狗以外,不養(yǎng)任何家畜。他們收取樹脂等林產品和馬來人等鄰族交換刀、鐵器家具及簡單衣物。庫布人同鄰近居民的接觸歷來以「無聲交易」為主,就是一方把準備交易的貨物放在能見之處,另一方把愿交易之物也放在該貨物近旁,退回一定距離,如果交易滿意,庫布人就取走對方留的物品,轉身消失在灌木叢中。

近代庫布人

19世紀以后,部分轉向定居,從事刀耕火種農業(yè)和漁業(yè)。定居形成村落者,與外界交往增多。兒童赤身,男女衣著較少,只有兜襠布和纏腰布,系用樹皮捶制而成?,F(xiàn)逐漸采用馬來人的服裝。他們對水有恐懼心理,很少沐浴。過去,一般將死者放在用樹枝搭成的小屋中燒掉,現(xiàn)多實行土葬。由于在庫布人居住地區(qū)發(fā)現(xiàn)和開采石油,庫布人的閉塞狀態(tài)已被打破,生活方式也開始發(fā)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