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葉草屬,禾本科鈍葉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世界約8種,中國2種,分布太平洋各島嶼以至非洲與美洲,另外中國云南和南部海岸砂地上也有分布。

中文名

鈍葉草屬

拉丁學名

Stenotaphrum Trin

二名法

Stenotaphrum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禾本目(Poales)

禾本科(Poaceae)

鈍葉草屬

基本資料

屬名(Genus):鈍葉草屬??Stenotaphrum?Trin.

屬拉丁名:Stenotaphrum

科名(Family):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綱名(Class):百合亞綱??Liliopsida

物種數(shù)(Spices):世界:8種????中國:2種

分類編號(No.):?07016212

代表物種(Represent):鈍葉草

中國植物志:10(1):384

該屬簡介

Stenotaphrum?Trin.鈍葉草屬,禾本科,約8種,分布太平洋各島嶼以至非洲與美洲,我國有純?nèi)~草S.?helferi?Munro和錐穗鈍葉草S.?subulatum?Trin.?2種,產(chǎn)云南和南部海岸砂地上。具匍枝的多年生草本;稈壓扁;花序為一勁直或彎曲、肥厚的穗狀花序;小穗有2小花,第一小花不育,藏于肥厚的總軸內(nèi),第一穎短而闊,很少缺;第二穎凸起;不實性外稃與第二穎等長;實性外稃和內(nèi)稃革質(zhì)。

Trin.?Fund.?Agrost.?175.?1820

鈍葉草屬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枝。葉片寬而平展,先端鈍或尖。穗狀圓錐花序的主軸扁平或呈圓柱狀,具翼或否;穗狀花序嵌生于主軸一側(cè)的凹穴內(nèi),德軸頂端延伸于頂生小穗之上而成一小尖頭;小穗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無柄,于穗軸的一側(cè)互生;穎不等長,第一穎較短?。坏谝恍』ㄖ行曰蛐坌?;第一外稃與第二穎近等長或較長,先端漸尖,內(nèi)稃膜質(zhì),含雄蕊或否;第二外稃質(zhì)地變硬,平滑,包卷同質(zhì)的內(nèi)稃,其內(nèi)稃頂端外露。染色體x=9。

生產(chǎn)和分布

模式種:光鈍葉草(擬)S.?glabrum?Trin.?=?Stenotaphrum?dimidiatum?(L.)?Bro.?ngn.?(Panicum?dimidiatum?L.)?產(chǎn)印度。

本屬約7或8種,分布于太平洋各島嶼以及美洲和非洲。我國有2種,產(chǎn)南部海岸沙灘、草地或林下。

檢索表

原檢索號?描述?中文名?拉丁名

1??2?1?花序主軸扁平呈葉狀;小穗卵狀披針形,長4-4.5毫米;穎草質(zhì),第一穎長約為小穗的1/2-2/3,第二穎約與小穗等長;第二外稃頂端有被微毛的小尖頭。鈍葉草?Stenotaphrum?helferi?Munro?ex?Hook.?f.

2??1?1?花柱主軸圓柱狀;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兩穎膜質(zhì),長為小穗的1/5-1/4;第二外稃頂端尖而幾無毛。錐穗鈍葉草?Stenotaphrum?subulatum?Trin.

所有物種

鈍葉草

鈍葉草屬

錐穗鈍葉草

本科概述

植物體木本(竹類和某些高大禾草亦可呈木本狀)或草本。根的類型極大多數(shù)為須根。莖多為直立,但亦有匍匐蔓延乃至如藤狀,通常在其基部容易生出分蘗條(sucker或shoot),一般明顯地具有節(jié)(node)與節(jié)間(internode)兩部分[莖在本科中常特稱為稈(culm);在竹類中稱為竿,以示與禾草者相區(qū)別;節(jié)間中空,常為筒形,或稍扁,髓部貼生于空腔之內(nèi)壁,但亦有充滿空腔而使節(jié)間為實心者;節(jié)一處之內(nèi)有有橫隔板(diaphragm)存在,故是閉塞的,從外表可看出鞘環(huán)(sheathnode)和在鞘上方的稈環(huán)(culmnode)兩部分,同一節(jié)的這兩環(huán)間的上下距離可稱為節(jié)內(nèi)(intrahode),稈芽即生于此處。

鈍葉草屬

葉為單葉互生,常以1/2葉序交互排列為2行,一般可分3部分:①葉鞘(leafSheadth),。它包裹著主稈和枝條的各節(jié)間,通常是開的,以其兩邊緣重疊覆蓋,或兩邊緣愈合而成為封閉的圓筒,鞘的基部稍可膨大;②葉舌(ligule)位于葉鞘頂端和葉片相連接處的近軸面,通常為低矮的膜質(zhì)薄片,或由鞘口燧毛來代替,稀為不明顯乃至無葉舌,在葉鞘頂端之兩邊還可各伸出一突出體,即葉耳(auricle),其邊緣常生纖毛或燧毛③葉片(blade),常為窄長的帶形,亦有長圓形、卵圓形、卵形或披針形等形狀,其基部直接著生在葉鞘頂端,無柄少數(shù)禾草及竹類的營養(yǎng)葉則可具葉柄(petiole)],葉片有近軸(上表面)與遠軸(下表面)的兩個平面,在未開展或干燥時可作席卷狀,有1條明顯的中脈(midrib)和若干條與之平行的縱長次脈(sècondary?veins),小橫脈(crossedveitilet)有時亦存在。

花風媒,只有熱帶雨林下的某些草本竹類可罕見蟲媒傳粉;花常無柄,在小穗(rachilla)上交互排列為2行(尤以多花時為然)以形成小穗(spikelet),由它們再組合成為著生在稈端或枝條頂端的各式各樣的復(fù)合花序,惟有一部分竹類的小穗可直接著生在竿和枝條之節(jié)處[此情況可說是無真正的花序而僅有花(floweringbranch)],小穗軸實為一極短縮的花序軸(rachis),在其節(jié)處均可生有苞片(boract)和先出葉中(prophyll)各1片,若其最下方數(shù)節(jié)只生有苞片而無他物,則此等苞片就可稱為穎(glume),而陸續(xù)在上方的各節(jié)除有苞片和位于近軸的先出葉外,還在兩者之間具備一些花的內(nèi)容,此時苞片即改稱為外稃(lemma),先出葉相應(yīng)地稱為稃(palea),在習慣上通常將此兩稃片(anthoecium)連同所包含的花部各器官統(tǒng)稱為小花(floret),以一朵兩性小花為例,它計有:①外稃:通常呈綠色,有膜質(zhì)、草質(zhì)、薄革質(zhì)、革質(zhì)、軟骨質(zhì)等各種質(zhì)地,先端漸尖、急尖、鈍圓、截平、微凹或二裂者,常具平行縱脈,主脈?申出乃至成芒(其他脈亦可如此);②內(nèi)稃;常較短小,質(zhì)地亦較薄,先端多呈截平或微凹,背部具2脊,亦有若干平行縱脈,其2脊可伸出成小尖頭或短芒;③鱗被(亦稱漿片)(lodicule):此為輪生的退化內(nèi)輪花被片,計2或3片,稀可較多或不存在,形小,膜質(zhì)透明,下部具脈紋,上緣生小纖毛;④雄蕊:其數(shù)為(1)3—6枚,稀可為多數(shù),下位,具纖細的花絲與二室縱裂開(稀可頂端孔裂)的花藥,后者常以中部背著花絲頂端,嗣后成熟時能伸出花外而擺動,用以散布花粉;⑤雌蕊1,具無柄(稀或有柄)一子室的子房,花柱2或3(稀1枚或更多),其上端生有羽毛狀或帚刷狀的柱頭,子室內(nèi)僅含1粒倒生胚珠,它直立在近軸面(即靠近內(nèi)稃)一側(cè)之基底。

果實通常多為穎果(caryopsis),其果皮質(zhì)薄而與種皮愈合,一般連同包裹它的稃片合稱為谷粒(grain),此外亦可有其他類型的果實而具游離或部分游離的果皮;種子通常含有豐富的淀粉質(zhì)胚乳及一小形胚體,后者位于果實或種子遠軸面(即靠近外稃)的基部,在另一側(cè)或其基部從外表即可見到線形或點狀的種臍(hilium),通常線形種臍亦稱為腹溝(ventral?sulcus)。模式屬:早熟禾屬Poa?L.本科已知約有700屬,近10000種,是單子葉植物中僅次于蘭科ORCHIDACEAE的第二大科,但在分布上則較之更為廣泛而且個體遠為繁茂,亦即它更能適應(yīng)各種不同類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甚至可以說,凡是地球上有種子植物生長的場所皆有其蹤跡。我國各省區(qū)都有其分布,除引種的外來種類不計外,國產(chǎn)200余屬,1500種以上,可歸隸于7亞科,約45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