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山羊(Capracaucasic'),也叫高加索羱羊,所屬動物界,屬???,分布于高加索山脈和其周圍。高加索山羊是一種居住于高山的山羊,羊肩高1米,體重約為65公斤,腿較短。體毛為栗色,下腹部為黃色,腿的顏色較深。羊角呈彎刀式卷曲,公羊的羊角長約70厘米,母羊要短得多。分布范圍在海拔800-4000米的高山地區(qū),以草和樹葉為食,天敵為狼和猞猁。一般在夜間活動,白天則居於隱蔽場所。母羊群居,公羊一般為獨居。

中文名

高加索山羊

別名

野山羊

山羊?qū)?/span>

偶蹄目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動物界

高加索山羊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span>

亞綱

獸亞綱

亞目

反芻亞目

外文名

Sibirian ibex

簡要概述

高加索山羊

高加索山羊,學名:Capra?sibirica,英文名:Sibirian?ibex,中文俗名:野山羊、懸羊、亞洲山羊、紅羊、高加索羱羊;同物異名:Capra?dauvergnii?Sterndale,?1886,Capra?ibex?sibirica?,Capra?pallasi?Schinz,?1838,Capra?pedri?Lorenz,?1906?,Capra?saciu?Lydekker,?1898,Capra?sibirica?alaiana?,Capra?sibirica?wardi,Capra?wardi?Lydekker,1900。分類: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羊亞科Caprinae、山羊?qū)貱apra。同屬包括:阿爾卑斯北山羊Capra?ibex?Alpine?ibex、努比亞北山羊Capra?nubiana?Nubian?ibex、西班牙北山羊Capra?pyrenaica?Spanish?ibex、西伯利亞北山羊Capra?sibirica?Siberian?ibex、西敏北山羊(埃塞俄比亞)Capra?walie?Ethiopian?ibex,?Walia?ibex、東高加索山羊Capra?cylindricornis?East?Caucasian?tur,?Daghestan?tur、西高加索山羊Capra?caucasica?West?Caucasian?tur,?Kuban?tur、捻角山羊[Capra?falconeri]?Markhor、家山羊[Capra?hircus]??goat。瀕危信息:CITES。IUCN:易危。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國家重點保護等級:1級。

物種特征

高加索山羊

體型較大的一種野山羊,體長120-165cm,肩高67~110cm,體重40-130kg,尾長超過耳長。雄羊頜下須長約15cm,雌性頜下須短或無。雌雄二性皆具角,尤雄獸角發(fā)達,角長可超過100cm,角外形呈鐮刀狀,具大而顯著的橫嵴;雌獸角較小,表面光滑。雄獸夏毛背面棕黃色,側(cè)面淺棕色,背中淺黑色,尾末端棕黑色;雌性背中線狹窄或不存在,腹部白色。冬季毛較長,色變淡,呈淺黃色或白色。

分布范圍

國內(nèi)見于新疆、西藏西北部、青海、甘肅北部及內(nèi)蒙西部等省區(qū)。國外分布于阿富汗、伊朗、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地。國內(nèi)的種群被分為如下亞種:C.?s.?alaiana新疆西部包括帕米爾一帶;C.?s.?dementievi新疆南部昆侖山;C.?s.?hagenbeckii新疆中蒙邊境巴彥底克山往東到甘肅北山及內(nèi)蒙大青山;C.?s.?sibirica新疆阿爾泰山中蒙、中俄及哈薩克斯坦邊境一帶。

生活習性

高加索山羊

高山動物,常棲息于3000-5000m海拔的高山草原巖石山地和石砂質(zhì)地,冬季下遷到較低海拔的山間活動。晨昏活動,白天隱蔽于高山巖石間休息。以禾本科、蔥屬、蒿屬、梭梭、紅砂、麻黃、紅柳等為食。北山羊常3-5只結(jié)群活動,秋冬季數(shù)十只集成大群活動。視、聽、嗅覺均十分發(fā)達,反應迅速。每年11-12月發(fā)情交配,次年5-6月產(chǎn)仔,每產(chǎn)1-3仔,多為雙羔,妊娠期150-180天。主要天敵有狼、雪豹、金雕等。

種群現(xiàn)狀

高加索山羊

國內(nèi)對北山羊野生種群的情況了解不多,沒有開展過全面的普查工作。僅在局部地區(qū)做過零星的考察研究,其中顧正勤(1990)在艾爾賓山調(diào)查種群密度為4.09±1.25只/km2;王廷正(1983)等在阿爾泰低山地帶調(diào)查棲息密度為0.13只/km2;羅寧(1995)在托里瑪依力山調(diào)查種群密度為1.378±0.868只/km2。美國紐約動物學會喬治·夏勒等人曾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塔什庫爾干自然保護區(qū)及毗鄰地區(qū)調(diào)查,獲得該地區(qū)北山羊平均密度為0.37只/km2,估計該地區(qū)共有北山羊不足1000只(Schaller,?et.?al.,?1987)。?Shackleton?(1997)報道稱,天山一帶約有4-5萬頭,其他則甚少,可能甘肅北山有3-4千,內(nèi)蒙大青山可能已不見。

致危因素

高加索山羊

60年代前北山羊分布區(qū)人口稀少,60年代至80年代初,由于交通發(fā)展,人口劇增及對肉食的大量需求,高山牧場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和牧民的亂捕濫獵使北山羊的種群數(shù)量下降,尤其在接近人口多的地方。據(jù)估計,在青海祈連山及東昆侖山的種群消失。現(xiàn)有保護措施?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資源管理條例》(草案)將北山羊列為III類保護動物。1984年在新疆塔什庫爾干縣建立了從保護北山羊等為主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塔什庫爾干野生動物保護區(qū)"。1988年?國家正式頒布的《國家重點野生動物名錄》中,將北山羊確定為國家?I?級保護動物。由于加強了對北山羊的保護與宣傳工作,大規(guī)模的狩獵活動有所收斂,種群繁衍迅速,數(shù)量有所回升,其在天山山地部分地區(qū)已成為優(yōu)勢種?,F(xiàn)有以下幾個保護區(qū):喀納斯保護區(qū)(阿爾泰山);托木爾峰和博格達峰(天山)、塔什庫爾干保護區(qū)等。在阿爾金山保護區(qū)的調(diào)查沒有發(fā)現(xiàn)北山羊的蹤跡(Butler?et?al.,?1986;?Achuff?and?Petocz,?1988)。

保護措施

高加索山羊

1、在北山羊分布地區(qū)進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對我國北山羊分布的現(xiàn)狀、數(shù)量及致危因子有一全面的了解,有的地區(qū)的種群需要全面保護。對于種群數(shù)量相對比較豐富的地區(qū),建議能夠減少或轉(zhuǎn)移家畜,并實施狩獵管理計劃,以便補償由于家畜的減少給當?shù)鼐用駧淼膿p失;

2、在甘肅和蒙古邊境,不僅需要減少家畜的數(shù)量,而且應當建立與蒙古的大戈壁保護區(qū)相應的保護區(qū);這個保護區(qū)不僅要保護北山羊,還要保護野馬、盤羊、瞪羚、賽加羚羊和雪豹(Wang,?S.?et?al.,1995);

3、除現(xiàn)有保護區(qū)外,在北山羊分布較集中、數(shù)量較多的地區(qū)建立以保護該物種及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然保護區(q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