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裂鐵角蕨(學名:Asplenium tenuifolium)為鐵角蕨科鐵角蕨屬下的一個種。

中文名

細裂鐵角蕨

別名

薄葉鐵角蕨

拉丁學名

Asplenium tenuifolium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亞門

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鐵角蕨科(Aspleniaceae)

鐵角蕨屬(Asplenium)

命名者及年代

D. Don

分布區(qū)域

重慶,廣西,貴州,海南,湖南,四川,臺灣,西藏,云南

形態(tài)特征

細裂鐵角蕨

植株高20-45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先端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4-5毫米,膜質(zhì),邊緣有齒牙,黑褐色,有光澤。葉簇生;柄長7-21厘米,粗1-2毫米,淡綠色,偶或下部為紅棕色,略被褐棕色纖維狀小鱗片,后變光滑,上面有縱溝;葉片闊披針形,長12-30厘米,寬6-13厘米,長漸尖頭,四回羽裂;羽片14-16對,互生,略斜向上,有短柄(長約2毫米),下部各對相距2-3厘米,彼此疏離,上部的接近,基部一對幾不縮短,并與其上數(shù)對同大,鐮狀披針形,長3-8厘米,寬1.6-3厘米,漸尖頭,基部極不對稱,上側(cè)截形并覆蓋葉軸,下側(cè)狹楔形,三回羽裂;小羽片8-16對,互生,上先出,略斜向上,有短柄,密接,通常上側(cè)的較大,尤以基部一片最大,直立,覆蓋葉軸,卵形,長1.3-2.8厘米,寬1-1.3厘米,二回羽裂;末回小羽片3-4對,互生,斜向上,彼此接近,基部一對(或僅上側(cè)一片)較大,舌形,長5-8毫米,寬4-6毫米,圓頭,基部圓楔形,下延,略與小羽軸合生,掌狀或近羽狀2-4深裂;裂片極斜向上,披針形,寬約1.5毫米,漸尖頭,全緣;其余的末回小羽片遠較小,不分裂或頂端為淺二裂。葉脈纖細,上面明顯,稍隆起,下面略可見,每裂片或末回小羽片有小脈1條,先端有明顯的水囊,不達葉邊。葉薄草質(zhì),干后草綠色;葉軸淡綠色,各回羽軸與葉片同色,葉軸及羽軸上面均有淺闊縱溝。孢子囊群闊橢圓形,長1.5-2毫米,棕色,每裂片或末回小羽片1枚,生于小脈的下部;囊群蓋同形,草綠色,后變灰綠色,膜質(zhì),全緣,開向葉邊,宿存。染色體2n=72。

生長環(huán)境

生長于海拔1 200-2 400米的雜木林下潮濕巖石上。

分布范圍

產(chǎn)自臺灣、海南(五指山)、廣西(象縣)、貴州中部、四川(攀枝花)、云南(鎮(zhèn)康、祿春、雙柏、永仁、麗江、漾濞、硯山、景東、新平、西疇、馬關(guān)、屏邊、麻栗坡、文山、蒙自)及西藏南部。印度、斯里蘭卡、不丹、尼泊爾、緬甸、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爪哇)、菲律賓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