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康鐵角蕨,植株高約20厘米,生海拔3100米林下石上,特產(chǎn)于四川西北部。

中文名

馬爾康鐵角蕨

鐵角蕨科 Aspleniaceae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亞門

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拉丁學(xué)名

Asplenium barkamense Ching

鐵角蕨屬(Asplenium)

命名者及年代

Ching

分布區(qū)域

四川西北部

亞綱

薄囊蕨亞綱

亞組

鐵角蕨組

命名來源

[Acta Phytotax. Sin. 23(1): 2 .pl. 1. 1985]

中國(guó)植物志

4(2):092

植物特征

植株高約20厘米。根狀莖直立,粗約3毫米,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zhǎng)3-5毫米,基部寬達(dá)1毫米,膜質(zhì),黑色,略有光澤,全緣。葉密集簇生;葉柄長(zhǎng)7-10厘米,粗約1.5毫米,下部為栗褐色,有光澤,上部向上為淺綠色,基部密被黑色線形鱗片,向上稀疏,上面有縱溝,干后壓扁;葉片闊披針形,長(zhǎng)9-15厘米,中部寬3-5厘米,兩端漸狹,先端漸尖,二回羽狀;羽片12-15對(duì),互生,平展,有短柄,下部數(shù)對(duì)逐漸縮短為三角形,疏離,中部羽片相距約1.5厘米,彼此接近,長(zhǎng)三角狀披針形,長(zhǎng)2-2.5厘米,基部寬1-1.5厘米,漸尖頭,一回羽狀;小羽片5-7對(duì),互生,上先出,斜展,彼此接近,基部一對(duì)較大,上側(cè)一片最大,長(zhǎng)4-7毫米,寬3-4毫米,橢圓形,鈍頭,基部闊楔形,對(duì)稱,多少與羽軸合生并略下延,兩側(cè)細(xì)裂深達(dá)1/2-2/3;裂片2-3對(duì),斜向上,彼此密接,線形,尖頭;向上各對(duì)小羽片與基部的同形而漸小,基部與羽軸合生并下延成狹翅。葉脈上面可見,略隆起,下面不明顯,側(cè)脈單一或二叉,纖細(xì),斜向上,直伸裂片先端,但不達(dá)葉邊。葉薄草質(zhì),干后草綠色,光滑;葉軸下面灰禾稈色或草綠色,上面草綠色并有淺闊縱溝,略被黑色纖維狀小鱗片。孢子囊群橢圓形,長(zhǎng)1-2毫米,棕色,斜向上,生于小脈下部,緊靠主脈,通常每裂片有1枚;囊群蓋橢圓形,灰白色,薄膜質(zhì),全緣,開向主脈或羽軸。

地理分布

特產(chǎn)四川西北部(馬爾康)。生林下石上,海拔 3100米。

形態(tài)特征

植株高約20厘米。根狀莖直立,粗約3毫米,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zhǎng)3-5毫米,基部寬達(dá)1毫米,膜質(zhì),黑色,略有光澤,全緣。葉密集簇生;葉柄長(zhǎng)7-10厘米,粗約1.5毫米,下部為栗褐色,有光澤,上部向上為淺綠色,基部密被黑色線形鱗片,向上稀疏,上面有縱溝,干后壓扁;葉片闊披針形,長(zhǎng)9-15厘米,中部寬3-5厘米,兩端漸狹,先端漸尖,二回羽狀;羽片12-15對(duì),互生,平展,有短柄,下部數(shù)對(duì)逐漸縮短為三角形,疏離,中部羽片相距約1.5厘米,彼此接近,長(zhǎng)三角狀披針形,長(zhǎng)2-2.5厘米,基部寬1-1.5厘米,漸尖頭,一回羽狀;小羽片5-7對(duì),互生,上先出,斜展,彼此接近,基部一對(duì)較大,上側(cè)一片最大,長(zhǎng)4-7毫米,寬3-4毫米,橢圓形,鈍頭,基部闊楔形,對(duì)稱,多少與羽軸合生并略下延,兩側(cè)細(xì)裂深達(dá)1/2-2/3;裂片2-3對(duì),斜向上,彼此密接,線形,尖頭;向上各對(duì)小羽片與基部的同形而漸小,基部與羽軸合生并下延成狹翅。葉脈上面可見,略隆起,下面不明顯,側(cè)脈單一或二叉,纖細(xì),斜向上,直伸裂片先端,但不達(dá)葉邊。葉薄草質(zhì),干后草綠色,光滑;葉軸下面灰禾稈色或草綠色,上面草綠色并有淺闊縱溝,略被黑色纖維狀小鱗片。孢子囊群橢圓形,長(zhǎng)1-2毫米,棕色,斜向上,生于小脈下部,緊靠主脈,通常每裂片有1枚;囊群蓋橢圓形,灰白色,薄膜質(zhì),全緣,開向主脈或羽軸。本種形體近于寶興鐵角蕨A.moupinenseFranch.,但葉軸為綠色,葉片分裂度較細(xì)較深,裂片線形,有尖齒,羽片頂端無小芽胞,故易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