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嘉錫 盧嘉錫
盧嘉錫 (1915年10月26日—2001年6月4日),男,漢族,出生于福建省廈門市,原籍臺灣臺南,祖籍福建省永定縣,中國共產黨黨員 ,著名結構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歐洲科學、藝術 與人文科學院外域院士 。
基本信息
主要成就
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網兜模型;提出一些[Mo3S4]4+簇合物的“類芳香性”本質問題
盧嘉錫1934年本科畢業(yè)于 廈門大學化學系 ,1939年畢業(yè)于 英國倫敦大學 物理化學專業(yè),獲博士學位 。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數(shù)理化學部委員(院士)。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1年盧嘉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長。 1984年當選歐洲科學、藝術和人文科學院外域院士。 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并擔任第三世界科學院理事會理事、副院長等職。 1987年獲倫敦城市大學名譽科學博士學位,比利時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稱號。 2001年6月4日盧嘉錫在福州病逝,終年86歲。 盧嘉錫是中國結構化學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設計的等傾角魏森保單晶X射線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數(shù)圖,載入國際X射線晶體學手冊,稱為“盧氏圖”。 先后獲評全國勞動模范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等榮譽。
人物經歷
早期與學業(yè)經歷 盧嘉錫1915年10月26日出生于福建省廈門市的一個塾師家庭 ,原籍臺灣臺南,祖籍福建省永定縣坎市鎮(zhèn)浮山村 。 幼時隨父讀書,只念過一年小學和一年半初中就考入廈門大學預科。 1930年升入廈門大學化學系,連續(xù)四年獲陳嘉庚獎學金,并被推選為校化學會會長和算學會副會長。 1934年畢業(yè)于廈門大學化學系,并留校任教 ,同時擔任廈門省立中學數(shù)學教員、英文教員。 1937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費赴英留學 ,師從 薩格登 教授指導下從事人工放射性研究, 1939年畢業(yè)于英國倫敦大學物理化學專業(yè),獲哲學博士學位 ,同年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和工作,跟隨 鮑林 教授從事結構化學學習和研究,取得早期的一批科研成果。
工作經歷 1944年在馬里蘭州研究室參加美國國防研究工作時,曾獲美國國防研究委員會頒發(fā)的成就獎。 1945年底有八年多歐美留學經歷的盧嘉錫辭去中國國外的所有職務,回到中國。 1945年回到中國后歷任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副教務長,研究部副部長、部長,校長助理、副校長等職。
1953年3月加入農工民主黨。 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數(shù)理化學部委員(院士)。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盧嘉錫離開工作了14年的廈門大學,參與籌建 福州大學 和原中國科學院福建分院(后經多次調整而建成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逐步把工作重點轉向研究所方面。 20世紀60年代初期,盧嘉錫在創(chuàng)辦福建物構所的同時,組織和領導硫氮系 原子簇化合物 以及新技術晶體材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1960年擔任福州大學副校長和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所長,并兼省科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福建分院副院長。 1972年起,盧嘉錫開始恢復福建物構所的科研團隊和設施,他關注并指導該所的結構化學、晶體材料、催化學及金屬腐蝕與防護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使之成為一家具有明顯特色的綜合性結構化學研究機構,特別是在原子簇化學和新型技術晶體材料科學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1973年盧嘉錫在國際上提出了固氮酶活性中心網兜模型,以及過渡金屬原子簇化合物“自兜”合成中的“元件組裝”設想。他為 中國化學 模擬生物固氮等研究躋身世界前列,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1978年盧嘉錫以 臺灣省 代表團團長的身份參加全國科學大會。 1978年,他在中國國內最早倡導開展過渡金屬原子簇化合物研究,并抓住這一方 向進行了深入系統(tǒng)的工作。 1979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1981年盧嘉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長,領導中國科學院進行了系列的重要改革,其中包括提出建立同行評議制度來審核科研課題;實施擇優(yōu)支持的財政管理方法;建立開放性研究所和開放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設立青年科學基金;加強與外部的交叉聯(lián)系,組織全國聯(lián)合攻關項目;保障我國基本研究工作發(fā)展等 。 1988年3月盧嘉錫當選為政協(xié)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兼任 華僑委員會 主任。 1984年當選歐洲科學、藝術和人文科學院外域院士。 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并擔任第三世界科學院理事會理事、副院長等職。 1987年不再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后,任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主席團名譽主席;同年獲 倫敦城市大學 名譽科學博士學位,比利時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稱號。 1988年起擔任 第三世界科學院 副院長,盧嘉錫是擔任這一職務的第一位中國科學家,后促成了第三世界科學院第二次大會在北京召開 。 1993年當選為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副委員長; 4月根據(jù)全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發(fā)表了題為《知我中華,愛我中華,興我中華》的長篇講話,不斷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1998年3月當選為政協(xié)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為堅持和完善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堅持和完善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鞏固和發(fā)展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促進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作出了貢獻。 1999年因在結構化學研究中的杰出成就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人物逝世 2001年6月4日盧嘉錫在福州病逝,終年86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盧嘉錫曾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結構模型,從事結構與性能的關系研究等,對中國原子簇化學的發(fā)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他較早應用結構化學理論于新技術晶體材料研究 。
結構化學 過氧化氫 分子結構的研究 :盧嘉錫和P.A.蓋古勒(Giguere)巧妙地用 尿素 (0=C、)和過、NH2氧化氫(H202)作用生成用氫鏈連結起來的脲一過氧化氫加合物,并培養(yǎng)出這種加合物的單晶。接著,他和E.w.休斯(Hu出es)合作 完成了晶體結構測定,證實了w.彭尼(Penny)和G.薩塞蘭(sutherland)對過氧化氫分子結構所做的理論分析。 科研指導思想 :盧嘉錫在領導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和發(fā)展中國結構化學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獨特而系統(tǒng)的科研指導思想——五重雙結合:一是“實驗與理論相結合,以實驗為主;二是化學與物理及其他學科相結合,以化學為主;三是結構與性能相結合,以結構為主;四是靜態(tài)與動態(tài)相結合,以靜態(tài)為主;五是基礎與應用相結合,以基礎為主?!?/span>
晶體材料研究 :盧嘉錫設計的等傾角魏森保照相的倒易L-P因子圖,被載入《國際X射線晶體學用表(第二卷)》,被稱為“盧氏圖表”。 早年設計的等傾角魏森保單晶X射線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數(shù)圖,被載入國際X射線晶體學手冊,稱為“盧氏圖”。
固氮酶活性中心結構模型 :盧嘉錫提出了絡合活化氮分子的必要條件為:側基加端基絡合;多核 原子簇 ;具有可變交替氧化態(tài);有一個合適的空間結構。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固氮酶活性中心結構的初步模型即福州模型工,它是一種能實現(xiàn)投網式絡合活化還原氮分子的鉬鐵硫MoFe;S四核網兜結構,以后又進一步推演出孿合雙網兜福州模型Ⅱ。盧嘉錫提出的模型所反映的結構特點,得到順磁、穆斯鮑爾能譜和超精細表面結構分析對 固氮酶 鉬鐵硫蛋白和鐵鉬 輔基 進行研究所得的結果的支持。模型曾以“M2S2”的局部結構形式出現(xiàn)在后來其他科學家提出的模型之中。
原子簇化學 新型簇合物研究 :盧嘉錫為首的研究集體在合成和表征了200多種新型簇合物的基礎上總結和發(fā)現(xiàn)的兩個重要規(guī)律,一是“活性元件組裝”;二是“類芳香性”。該規(guī)律對國際原子簇化學的發(fā)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活性元件組裝 :盧嘉錫提出:復雜的原子簇合物可由較簡單的原子簇“元件”通過活化成為“活化元件”而組裝起來。這一理論設想下,合成出了許多新型類立芳烷型簇合物。 對于具有二中心雙電子定義域的簇合物的合成與結構研究,元件組裝設想吸收和應用了霍夫曼 等瓣相似原理 ,并推廣到滿足9N—L的金屬簇合物和符合4n—e的碳烷等瓣相似,從而尋找有特定結構的簇合物碎片的合成途徑。 “類芳香性”本質的研究 :盧嘉錫指出了在[M03S4]?!睾衔镏械腫M03S3]非平面折疊六元環(huán)具有類芳香性。從而把有機化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傳統(tǒng)概念之一——芳香性,引伸到過渡金屬原子簇化學中來。從理性上系統(tǒng)地認識了某些金屬原子簇合物的特殊反應性能和物理性質,有利于新型簇合物的合成進入分子設計的新階段。
主要論著
主要論文 盧嘉錫發(fā)表論文300多篇。
論文名稱
作者
刊載于
發(fā)表時間
既是“龍尾”也是“龍頭”——要重視并做好科技期刊工作
盧嘉錫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1990年1月15日
當代科技發(fā)展與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
盧嘉錫
中國高教研究
1995年6月18日
當代科技發(fā)展與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
盧嘉錫
教學與教材研究
1995年6月10日
低溫相偏硼酸鋇(BBO)的發(fā)現(xiàn)及其對探索新型非線性光學材料的啟示
盧嘉錫;吳新濤;陳長章;程文旦;梁敬魁
科學通報
1997年3月23日
過渡金屬原子簇化學研究
盧嘉錫
中國科學基金
1994年2月15日
過渡金屬類立方烷型簇合物合成中的“活性元件組裝”設想
盧嘉錫;莊伯濤
結構化學
1989年8月29日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能耗分析及節(jié)能降耗措施
盧嘉錫
低碳世界
2018年8月25日
生物固氮:全球的挑戰(zhàn)和未來的需要
盧嘉錫;蔡啟瑞;萬惠霖;陳華癸;沈善炯
科學新聞
2000年10月4日
固氮酶固氮活性中心的結構模型及其演化
盧嘉錫
化學通報
1979年5月31日
探究城市污水處理A/A/O工藝中優(yōu)化溶解氧自動控制的設計
盧嘉錫
低碳世界
2018年7月25日
出版著作 盧嘉錫共出版專著多部。
出版時間
著作名稱
出版社
1992年
《盧嘉錫論文選》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年
《中國科學技術史-建筑卷》
科學出版社
2008年
《中國科學技術史-圖錄卷》
科學出版社
2011年
《中國科學技術史-辭典卷》
科學出版社
人才培養(yǎng) 盧嘉錫一手恢復建設廈門大學化學系,親自創(chuàng)辦福州大學化學學科和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先后培養(yǎng)了一大批物理化學相關專業(yè)頂級人才。 已培養(yǎng)了15批博士生、碩士生以及許多青年學者,如 田昭武 、 張乾二 、 梁敬魁 、 吳新濤 、 黃金陵 、黃錦順、 潘克楨 等。 1950年在中國國內高校中第一次創(chuàng)辦了以結構化學為主的化學研究所并擔任所長,招收了以結構化學為主的物理化學研究生。
榮譽與獲獎
個人榮譽 時間
獎項
1979年
全國勞動模范
1984年
歐洲科學、藝術和人文科學院外域院士
1985年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87年
1987年
比利時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55年
中國科學院數(shù)理化學部委員(院士)
1999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
福州大學名譽校長
—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名譽所長
—
美國國防委員會頒發(fā)的科學研究與發(fā)展成就獎
—
陳嘉庚獎學金
科研獲獎 時間
獎勵名稱
獲獎項目
1991年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過渡金屬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化學與結構化學》
1993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鉬、鐵、硫等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化學與結構化學
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
第22屆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
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
—
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88—1993年
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
1988年
第七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
1991—1995年
歐美同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會長
1998年
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
—
農工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
農工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
農工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
—
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
—
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第二屆理事會會長
—
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第三屆理事會會長
—
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
—
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第五屆理事會會長
—
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第六屆理事會會長
人物關系 關系
姓名
簡介
長子
盧嵩岳
—
次子
盧咸池
—
長女
盧葛覃
福建盧嘉錫科學教育基金會秘書長 、福建省全民終身教育促進會副理事長
小女兒
盧紫莼
—
四子
盧鳳林
—
影響與后世紀念 落成時間
地點
2006年
廈門五中
2009年12月28日
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2011年4月6日
廈門大學化學報告廳前
2018年6月23日
福州大學
福建盧嘉錫科學教育基金會成立于2006年,旨在資助自然科學基礎研究中的前沿項目,獎勵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
小行星3844號被命名為盧嘉錫星,該小行星發(fā)現(xiàn)于1966年1月30日。
盧嘉錫的事跡于2016年5月11日登上《大家》欄目。
人物評價 《 新華每日電訊 》表示:“盧嘉錫同志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奉獻的一生,是為發(fā)展祖國的教育和科學事業(yè)獻出全部智慧和精力的一生。他實事求是,光明磊落,學風嚴謹,豁達大度,平易近人,幽默風趣。他忠誠于國家和人民的事業(yè),為科學研究竭智盡力,追求不懈,奮斗不息?!?/span> 何梁何利基金表示:“盧嘉錫是我國最早從事結構化學研究并為該學科的發(fā)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學者,被學術界公認為我國結構化學的奠基人之一?!?/span>
盧嘉錫長子盧嵩岳表示:“在學習上,父親勤奮細致,常說學無止境,勤學苦練才能學有所成,主張多讀多寫多練習,而且做一道題就要能舉一反三。父親講課非常風趣,他不寫詳細的教案,有時只是隨手把大綱寫在日歷紙的反面,課堂上臨場發(fā)揮,就能把枯燥的化學課講得生動活潑,聽課的人從不打瞌睡。他演講時,學校最大的教室往往不夠用,門口都擠滿了人?!?/span>
中國科學院原院長 白春禮 表示:“盧老的一生是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一生,是敢于擔當、不斷開拓的一生,是坦蕩磊落、為人師表的一生。他的愛國情懷、高尚品德、民主作風和人格魅力,為我國科技界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盧老對中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的杰出貢獻、盧老的海納百川的胸襟、盧老的科學精神,永遠留存在中國科學院人的記憶中,永遠鐫刻在中國科技事業(yè)的豐碑上,永遠傳頌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中間?!?/span>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在《【百年院慶】緬懷先驅,展望未來 ——學院舉行向盧嘉錫先生銅像敬獻花籃儀式》一文表示:“盧嘉錫先生高尚的愛國熱誠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永遠值得世人學習、尊敬和懷念?!?/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