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在《塔納赫經(jīng)》中形象就是一條古蛇,在羅馬教會編寫新約《圣經(jīng)》之前,撒旦的形象也并非惡魔?!杜f約》約伯記中中的撒旦非但不是上帝的敵對者,反而和上帝打賭,考驗約伯對上帝的信心。撒旦還背負監(jiān)視人類的罪孽,在世界末日的最終審判時候告發(fā)人類的罪行。因此撒旦同時具備“誘惑者”和“告發(fā)者”的形象,誘惑人類(比如誘惑亞當和夏娃吃下禁果、誘惑約伯),也作為惡魔之王誘惑人類犯罪。而這一切都可以視為上帝默許下,對于人類信仰的考驗。(基督教) 而在基督教崛起后,撒旦就成為了徹底的惡魔,他不僅自由作惡,肆意妄為。在世界末日的時候,他也終將被耶和華借亞當?shù)纳眢w所打敗,然后投入永遠的地獄中。 從基督教的習慣來看,其教中所記載的多數(shù)神(上帝就是猶太教的),天使(部分取自猶太教),惡魔(丑化其他宗教)都是由其他宗教繼承過來的。那么,作為惡魔之王的撒旦,就很有可能是埃及的惡神——賽特。 而關(guān)于其和路西法之間的關(guān)系,撒旦是古蛇,而路西法是星辰,兩者并無直接相關(guān)。而相比其撒旦在《圣經(jīng)》中的丑化程度,路西法的被丑化的更為突出。其最初的形象,極有可能是猶太教中的熾天使梅塔特隆。他背身36翼,擁有“創(chuàng)世天使”、“天軍之王”、“小耶和華”、“契約之天使”、“萬物的創(chuàng)造主”等一系列稱號,但由于其地位過于高大,會直接影響到基督教的教主基督耶穌的地位。所以在基督教的《圣經(jīng)》中,并無其身份記載。而是用了與其地位相似的路西法的墮落來代替,其影射的含義,就是梅塔特隆的墮落。 后世基督教學(xué)者多對猶太教缺乏研究,所以才會有諸如“撒旦僅僅是稱號”“撒旦就是路西法”這一系列錯誤的概念,這都是基督教不合理的丑化其他宗教神祉的結(jié)果。
而且基督教教義本身就充滿了矛盾,《新約》四個版本的福音(馬太,馬克,路加,約翰)中,其互相矛盾,大相徑庭之處不計其數(shù)。而即使在經(jīng)過羅馬教會修訂后,其版本還是難以統(tǒng)一。所以才產(chǎn)生了對撒旦的定義模糊不清楚的結(jié)果。 在基督教的新約《圣經(jīng)》中,撒旦則在最初的時候就被YHVH從伊甸園趕出(誘惑夏娃偷食禁果的蛇)。這與猶太人的《塔納赫經(jīng)》中撒旦的形象,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撒旦在閃教(所有以YHVH為主神的宗教派系,如猶太教,正教和新教等)的源派猶太教中最初的定義,是“敵對者”。但是這個“敵對者”所指代的是人類的敵對者,而非YHVH的敵對者。但是到了基督教之后,由于基督教學(xué)者對猶太教的無知,不僅扭曲的撒旦的概念,并且更創(chuàng)造出了“路西法”這個和撒旦極其類似的概念。使得后世基督教各個派系對撒旦的定義模糊不清。 撒旦的形象,更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變化。由源自埃及惡神賽特(黑龍造型)的“古蛇”,變成了猶太教概念的“墮天使”,以及后來基督教概念的“惡魔”和“墮天使”不分的情況。直至后來與路西法的故事重合,甚至被路西法所取代,變成一個稱號。
而后世的基督教徒以及基督教的學(xué)者,由于信仰沖突的問題,并不接受其他早于基督教《圣經(jīng)》的宗教典籍,并且無視其中的概念。單純的以基督教的角度來看待閃教中的神話人物和神話故事。結(jié)果就產(chǎn)生了無數(shù)概念沖突甚至低級錯誤,如米爾頓的《失樂園》。其中絕大多數(shù)的概念并非取自閃教的典籍,而是單純的來自新約《圣經(jīng)》以及他個人的想象。但是《失樂園》中的路西法形象卻被多數(shù)人所接受,并且覆蓋了原本的撒旦形象,成為了惡魔學(xué)的重要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