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是學苑出版社在2009年09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尤在涇。

書名

傷寒貫珠集

作者

尤在涇

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頁數(shù)

159 頁

定價

16 元

開本

32 開

ISBN

978-7-5077-3196-5

責任編輯

付國英、陳輝

版次

1/1

印數(shù)

3000

出版時間

2009年09月

內(nèi)容簡介

尤怡于仲景之學鉆研甚深。其所著《傷寒貫珠集》,對不但對《傷寒論》原文進行了逐條注解,還采用以六經(jīng)為綱,治法為目,以方類證的方法,對《傷寒論》原文次序做了重新的編排和歸類,突出了傷寒治法特色。該書共八卷,就六經(jīng)各提其綱,于正治法之外,又列各經(jīng)之變治法。如太陽原出之病以正治之法,其他則賅以權變法、斡旋法、救逆法及類病法等。陽明腑病多于經(jīng)病,腑病予正治之法,有宜下、宜清、宜溫之異;次為明辨法,以攻下及外導潤下等法;又其次為雜治法,或散或下以療病變發(fā)黃、蓄血等證。少陽居表里之間,當肓膜之處,外不及于皮膚,內(nèi)不及于臟腑,有汗吐下之戒,惟小柴胡湯方和解表里,為少陽正治之法;其次則有少陽權變法,和解而兼汗、下之法;又其次為刺法。太陰中風則以桂枝湯發(fā)汗之法;經(jīng)臟俱病之證,與先里后表之法。少陰為太陽之里,居厥太二陰之間,有邪在太陽而已內(nèi)及少陰者,有寒中少陰而仍外連太陽者,有邪在少陰而或兼厥陰、或兼太陰者,其治法不外清法、下發(fā)、溫法、生死法。厥陰病,陰極陽復,故宜先辨厥熱進退,以明生死之機,次論生死微甚。厥陰有寒熱,治則有清法、溫法之別,次又有瘥后勞復等法。尤氏《傷寒貫珠集》,以治法提挈綱領,條理通達,又不囿于古人,頗有自己的創(chuàng)建,于我們學習《傷寒論》及臨床辨證應用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作品影響

版本流傳情況:

1、清嘉慶十五年庚午(1810)朱陶性氏活字版校印

2、清蘇州來青閣據(jù)朱陶性活字本重刻

3、清蘇州綠蔭堂印行本

4、清嘉慶十八年癸酉(1813)蘇州會文堂刊本

5、【日】文正九年(1826)小川氏??瘫?/p>

6、清光緒二年丙子(1876)刻本(席樹馨點校,附條目古方)(題作“宗圣要旨傷寒貫珠集”)

7、清光緒間刊本

8、光緒間抄本(六卷,陸懋修批校)

9、清末廣州惠濟倉刻本

10、清刻本

11、宗圣要旨本

12、上海千頃堂書局石印本

13、中國醫(yī)學大成本

14、1956年上海衛(wèi)生出版社據(jù)前本重印

(以上據(jù)《中醫(yī)圖書聯(lián)合目錄》)

15、1959年上??茖W技術出版社據(jù)清末廣州惠濟倉刻本排印本重印本

16、1998年中醫(yī)古籍出版社出版本(據(jù)日本小川汶庵校刻本(稽古齋藏板))

17、1999年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出版全書本(以清嘉靖十五年庚午(1810年)朱陶性活字本為底本)

校注說明:

1、校注版本

本書以清嘉慶十五年庚午(1810)朱陶性氏活字版校刻本為底本,清末廣州惠濟倉刻本、小川氏??瘫緸閷π1尽?/p>

2、校注方法:

(1)底本與校本內(nèi)容不同,而底本較優(yōu)或意相近不影響理解原文者,不做校改。

(2)對于原書格式進行適當調(diào)整,文中不加說明;將原書豎排版改為橫排版,原方位詞“右”、改為“上”,“左”改為“下”。

(3)原書繁體字改為今簡體字;凡明顯錯別字、通假字,均直改不加注;古字,如“衂”、“上辟+下木”等,改為“衄”、“柏”等今通用字,但某些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古字或通假字如“鞕”、“內(nèi)”等,不做校正。

作者簡介

尤怡,(?~1749年),字在涇(一作在京),號拙吾,晚號飼鶴山人,清代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尤氏自幼聰穎好學,性格沉靜,工詩善書,曾因生活所迫而鬻字于寺院。后轉攻醫(yī)學,就學于蘇州府名醫(yī)馬俶(字元儀),頗受器重,醫(yī)術益精。至其業(yè)醫(yī)故里,初不著于時,后因其論病深中肯綮,療疾每獲奇效,而名噪一時。然尤氏不求聞達,而閉戶潛修醫(yī)理,著書立說,著有《傷寒貫珠集》8卷(刊于1810年)、《金匱要略心典》二卷(刊于1732年)、《金匱翼》八卷(刊于1768年)、《醫(yī)學讀書記》三卷附《續(xù)記》一卷、《靜香樓醫(yī)案》二卷等。此外,尤氏尚有《北田吟稿》、《北田讀書錄》文學著作刊印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