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蛙,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寵物蛙,近年業(yè)者更名為招財蛙。角蛙的亞種至少有六種之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鐘角蛙(C.ornata)而最昂貴的就屬亞馬遜角蛙,又稱為霸王角蛙。兩棲動物近危南美洲肉食性

中文名

角蛙

別名

招財蛙

體長

雄性約100毫米,雌性約125毫米

兩棲綱

角花蟾科

動物界

無尾目

原產(chǎn)地

南美洲

拉丁學名

Ceratophrys ornata

脊索動物門

食性

肉食性

角花蟾屬

保護級別

近危

鐘角蛙

角蛙特點

養(yǎng)過角蛙的人都知道,角蛙整天只是吃,一張大嘴占了將近身體的一半,這種構(gòu)造可以說就是為了大量進食而演化的。正是所謂的嘴大吃四方。

南美角蛙應該是最普遍的寵物蛙了,大家常說的綠角和黃金角蛙就是兩種最大眾的南美品系。不少新手分不清它們和鐘角蛙,比較簡單的方法是看花紋色域和頭型,首先普通南美角蛙除背紋外的花紋普遍沒鐘角蛙零散細碎,南美的比較大塊;再而,一般鐘角(除了綠鐘)背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紅色區(qū)域;最后南美眼睛上的犄角比較明顯,而大多鐘角幾近沒有犄角,鐘角的頭部鼻子那有個鈍鈍的角度,看起來頭部更寬厚立體。盡管最親民的價格來自南美,但南美大家族里同樣有身價逆天的日本變異神南美角蛙。

形態(tài)特征

角蛙

身體呈矮胖的模樣,仿似一只粽子,嘴巴很大,全身皮膚布滿細長的疣粒,眼睛上方有凸起的三角形肉質(zhì)小角,身體底色以黃色、黃褐色、鮮綠色居多,上面則散布有不規(guī)則之黑褐色、啡紅色、淡棕色的斑紋。全身布滿大大小小凸出之疣粒。

雄性體100mm,雌性可達125mm。經(jīng)常把身體半埋于土中等待獵物上門的埋伏型狩獵者。角蛙膚色艷麗,頭上有角狀突起,外形猙獰可怕,性情也極殘暴,它是蛙中的魔鬼。它除了捕食昆蟲、小鳥等外,還以同類為食,許多性情較溫和的蛙通常是它們的口中之物。角蛙在幼蛙時期就很殘暴,它們捕食其它蛙類的幼蛙。

物種對比

對比維度

角蛙鐘角蛙
外觀

體長雄性約100毫米,雌性約125毫米雌性最大16.5厘米,雄性最大11.5厘米
食性肉食性肉食性
角花蟾科角花蟾科
無尾目無尾目

發(fā)育和變態(tài)

角蛙的發(fā)育和變態(tài)(指受精卵發(fā)育變態(tài)成幼蛙)的歷程因種而異。主要是角蛙對長期生活環(huán)境適應的結(jié)果。

發(fā)育

角蛙的胚胎發(fā)育(受精卵變成蝌蚪)所需要的時間,不同的種類差異很大,如中國林蛙胚胎發(fā)育累計需7天左右,而牛蛙只需5天左右,棘胸蛙卻要l0天左右。胚胎發(fā)育又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是溫度、溶氧量、酸堿度、機械振蕩和鹽度,其中溫度的影響最大。在適溫范圍內(nèi),溫度高發(fā)育快。溫度在14℃以下,37℃以上胚胎發(fā)育停止或發(fā)生畸形,甚至死亡。角蛙的胚胎發(fā)育可以分為不同時期,一般分為25個時期,每個時期有一定的發(fā)育時間。

變態(tài)

角蛙的變態(tài)是指角蛙的幼體(蝌蚪)變成成體的過程。也就是為了適應成體蛙的陸棲生活,改變幼體水中生活的外形特征和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主要表現(xiàn)為:蝌蚪的尾部和鰭褶被吸收并完全消失;鰓被吸收、鰓裂閉合、圍鰓腔消失;角質(zhì)齒和角質(zhì)顎脫落,口部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泄殖腔管退化;某些血管退化和雙循環(huán)形成;四肢發(fā)育;中耳發(fā)育與第一咽囊相連,鼓膜發(fā)育;眼從頭的背部突出并長出眼瞼;舌長出;皮膚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上皮層增加、表皮細胞角質(zhì)化、皮膚腺體發(fā)育并沉入結(jié)締組織層,皮膚出現(xiàn)新的顏色和斑紋;各器官系統(tǒng)逐漸分化、發(fā)育和完善。在變態(tài)過程中整個身體縮小。

生活習性

生活環(huán)境

于南美溫暖而較干燥的大草原地帶,對濕度要求60%到80%,它們的適溫環(huán)境為26-29攝氏度。利用雨量較為集中的夏季來繁殖,會選擇在池底產(chǎn)下200-1000顆宛如一個網(wǎng)球大小的卵塊。

角蛙是一種兩棲類動物。所謂兩棲就是角蛙的生活中需要有水域和陸地,角蛙的幼體─蝌蚪必須生活在水中,而成體都需要生活在近水的潮濕環(huán)境中。這種生活方式是角蛙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角蛙類是由水中生活向陸地生活的進化中形成的過渡型類群。角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然而,成體適應陸地生活,由鰓呼吸發(fā)展到以肺和皮膚呼吸,外形上失去尾,形成了四肢。所謂水陸兩棲中的水是指淡水,海水中不能生存。因此,干燥、無水、陽光直射的環(huán)境是不可能有角蛙類生存的。大部分角蛙類的活動時間在晚上,白天則隱藏在隱蔽處,以防烈日和敵害。

角蛙的體色是一種保護色,通常表現(xiàn)出與環(huán)境的顏色相近,不被敵害所發(fā)現(xiàn),從而保護自己。在植物叢中的角蛙以綠色為主,并有斑紋。如林角蛙為綠色,棘胸角蛙為棕色,牛蛙在明亮的環(huán)境中體色會變淺。

角蛙幼體─蝌蚪生活于水中,用鰓呼吸。初期蝌蚪用外鰓呼吸,外鰓在頭的兩側(cè),各有3個分支。后期蝌蚪外鰓消失,變成4對內(nèi)鰓。蝌蚪變態(tài)成為幼蛙后,內(nèi)鰓消失,生出1對囊狀的肺,可以從空氣中呼吸氧氣。然而肺的構(gòu)造簡單,由肺所吸取的氧氣不能滿足蛙的需要,因此要借助皮膚來呼吸氧氣,由皮膚所吸取的氧氣,占總呼吸量的40%左右,而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靠皮膚。尤其在冬眠期,幾乎全部靠皮膚進行呼吸。皮膚呼吸的必備條件是皮膚濕潤,干燥的皮膚不能進行氣體交換。這就是蛙類喜歡棲息在近水、潮濕、陰涼環(huán)境中的道理。

攝食習性

角蛙是兩棲類動物,蝌蚪在水中生活,成體以陸棲為主,也可以入水。因此野生的角蛙能在陸地上和水域中攝食。

蝌蚪的食性

蝌蚪的攝食方式與魚類相似,將粉狀食物與水同時吸入口腔,然后將水從鰓裂處壓出,食物被吞下;另外,蝌蚪的口緣的角質(zhì)齒,能啃下食物微小顆粒,與水一起吞入口中。

角蛙蝌蚪是肉食性,可投喂紅蟲或其他蛙類蝌蚪

因不久后即可上岸,故環(huán)境無需布置,只需一個過濾器,盡可能少換水

成體蛙的食性

角蛙

蛙為捕食性動物,通常只捕活的動物,主動地尋找措物或被動地等獵物靠近到一定距離時突然捕捉它們。捕食要依賴視覺。由于蛙的眼球角膜呈凸形,水晶體呈扁圓,并且遠離角膜,所以能看到較遠的物體,能發(fā)現(xiàn)數(shù)米以外的活餌。此外,蛙眼在頭的上方兩側(cè),兩眼眼球距離大,對近距離內(nèi)的食餌,不能形成雙眼視覺,視野重疊范圍小,所以近距離的食餌顯得模糊不清。而且蛙的視覺反射是不完全的,會動的物體才能被看見。盡管蛙的視力不佳,但嗅覺能感知氣味,幫助捕食。

角蛙在陸地上使用舌頭捕捉獵物。在水中直接用下頜捕捉獵物。

生長繁殖

交配

角蛙

內(nèi)少有角蛙繁殖,因為很難模擬氣候變化,導致發(fā)情。角蛙基本上,雄性體型較小,最大約10CM;雌性較大,約15CM左右。而且雄性在繁殖季節(jié)會發(fā)出求偶的鳴叫。

角蛙是飼養(yǎng)蛙類中最適合的入門種類。臺灣每年進口數(shù)量龐大的角蛙,但是繁殖成功的人較少,可能與角蛙比較特殊的繁殖周期與方式有關?;旧希峭艹审w雌雄辨別并不困難,雄蛙體型較小,最大約10公分左右,嘴巴的比例也比較小。雌蛙的體型比較大,最大約15公分,而且嘴巴占身體的比例更大。雄性在繁殖季節(jié)會發(fā)出求偶的鳴叫。用手輕按雄蛙的腹部也可以刺激它發(fā)出鳴叫,雌蛙就幾乎不會叫或是只會發(fā)出低沉的喉音。至于幼蛙就不容易分辨雌雄了。

繁殖

盡管角蛙飼養(yǎng)容易,體格又壯碩,但是繁殖卻并不容易,必須經(jīng)歷1-2個月的干燥低溫的所謂冬眠期才能誘發(fā)它們的交配與排卵。這一點可以將它們放在鋪滿潮濕水苔的小缸中再放在陰涼處所,溫度控制在20-21度,讓水苔自然干掉即可,但缸中還是需要置放小水盆。以備不時之需。交配后的雌蛙會將卵附著于水生植物旁,約2-3天就會孵化成蝌蚪。由于蝌蚪也有同類弱肉強食的習性,所以水中必須放入較多水生植物供躲藏,或是將蝌蚪各自隔離飼養(yǎng)。蝌蚪的成長迅速,只要一個月左右就可以轉(zhuǎn)化為幼角蛙。幼蛙也是以隔離飼養(yǎng)比較安全。只要達到幼蛙階段,死亡率就會大幅降低。除了不小心吃到哽死或撐死,倒也沒什么致命的病癥會威脅到它們的生存。它們算是飼養(yǎng)蛙類最好的入門種類。

每年的4~7月是角蛙的繁殖季節(jié),也是鄉(xiāng)間、河邊最熱鬧的季節(jié)。到了晚上,大部分雄蛙會頻頻發(fā)出悅耳的叫聲以吸引雌蛙前來產(chǎn)卵。通常一只雌蛙一次可產(chǎn)下約300~500顆卵,但由于一部分卵會被其它的動物吃掉,因此能夠孵化出來的卵并不多。角蛙的卵經(jīng)過變態(tài)發(fā)育成成體。蛙卵先變成蝌蚪。蝌蚪拖著長長的尾巴,經(jīng)過一個半月后,蝌蚪生長出后腿,在過半個月前腿也從鰓孔中長出來。有趣的是,它們的腿都是在體內(nèi)先長成后在突然伸出體外的。最后蝌蚪的鰓和尾巴消失,就發(fā)育成蛙。

種群分布

經(jīng)常把身體半埋于土中等待獵物上門的埋伏型狩獵者。棲息于南美溫暖而較干燥的大草原地帶。

角蛙是原棲息在南美洲的大型蛙類,共有7種,隨著棲息環(huán)境和分布地點的差異,身體上的斑紋和色彩各有不同,體型最大可達15公分左右。它最顯目的特征就是在頭部兩側(cè)眼睛上方具有柔軟肉質(zhì)狀的角狀突起。角蛙頭部上方的突起主要是為了讓自己在充滿落葉的環(huán)境中,能夠模擬成落葉的形狀而逐步演化的結(jié)果。它習慣守候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等待獵物靠近再捕食,因此幾乎很少會看見它四處移動或改變姿勢。相當貪吃的角蛙只要是看見身形較小的動物經(jīng)過它,幾乎都會被一口吞下,甚至是同類也不例外。不過它們對于不會動的食物,則好像看不見似的一點都不感興趣。

角蛙是一種棲息在地表潮濕落葉層中活動的陸生蛙類,當繁殖季節(jié)來臨時,雄蛙會發(fā)出低沉的鳴叫聲來吸引雌蛙的靠近,在配對后將卵產(chǎn)在地表降雨所臨時形成的小水洼中,等待水中的蝌蚪長大成為小蛙后,從此就不再下水。角蛙的成長速度驚人,如果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半年體形就可以超過10公分了,由于外形十分有趣,因此常被人們飼養(yǎng)作為寵物。

主要品種

角蛙的亞種至少有六種之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鐘角蛙(C.ornata),其次是南美角蛙。而最昂貴的就屬亞馬遜角蛙(C.conuta),又稱為霸王角蛙。身價數(shù)千人民幣。角蛙各亞種的原生棲地各自分離幾乎完全不相重疊,所以也就各自能夠保持較獨立的體色。但是因為人為的雜交和改良,又另外發(fā)展出許多變異的體色,使得要分辨亞種也是越來越困難。

鐘角蛙(阿根廷角蛙)OrnateHornedfrog(ArgentineHornedfrog)

綠角蛙Ceratophryscranwelli

蘇里南角蛙Ceratophryscornuta(亞馬遜角蛙、霸王角蛙)

巴西角蛙Ceratophrysaurita

哥倫比亞角蛙Ceratophryscalcarata

秘魯角蛙Ceratophrysstolzmanni

草原角蛙Ceratophrysjoazeirensis

厄瓜多角蛙Ceratophrystestudo

魔鬼蛙Beelzebufo

角蛙

中草原角蛙和厄瓜多角蛙因為發(fā)現(xiàn)數(shù)量稀少,所以市場上難以得見。角蛙各品種的原生棲地各自分離幾乎完全不相重疊,所以也各自能夠保持較獨立的體色。但是因為它們本身的色彩變化就不少,人為的雜交和改良又另外發(fā)展出許多變異的體色,再加上白化個體,更使得要分辨正確品種也是越來越困難。市場上比較常見的雜交個體就是雄性綠角蛙與雌性霸王角蛙所配出來的個體。稱為蝴蝶角蛙,外型與霸王角蛙十分類似,只有下巴與綠角蛙一樣是白底散布黑斑,與霸王角蛙漆黑的下巴不同,可以據(jù)此來辨別。市面上的南美洲角蛙很多是雜交的,所以這里所說的南美洲角蛙純粹泛稱而已。對于喜歡飼養(yǎng)兩棲類的新手而言,角蛙是個不錯選擇,但對于害怕經(jīng)常進行換水、清理等工作之飼主而言,就最好別想了。另外想欣賞寵物動來動去之樂趣,這物種也不算是個好選擇。但喜歡以欣賞藝術(shù)品般心態(tài)的話,則當別論,因角蛙每天大部分時間只會花在打坐和冥想。

飼養(yǎng)

喂食方法

角蛙

蛙是守株待兔之獵食者,可供應的食物包括所有會動的昆蟲、蚯蚓、金魚、乳鼠及蛙類等,基本上它們什么都會吃。在養(yǎng)久了,甚至連肉類也會吃。喂食時用鉗子夾著,并擺動餌料誘食,或輕輕摩擦角蛙之口邊,刺激食欲。至于多久喂飼一次,以一只不足3cm的角蛙而言,約2-3天喂飼一只蟋蟀或小金魚。若喂飼過量,它們會出現(xiàn)反吐,甚至因而死亡。最好的投喂時間,就是清早和傍晚時間,當然下午也會進食,只是比較遲鈍些許吧。到角蛙較大時,可投喂乳鼠,但每次喂飼之間隔時間,則要拉長,差不多7-10天一次。若經(jīng)常喂飼,會長大得很快,但只會長脂肪,而不長肌肉和骨骼。在原棲地角蛙的主要食物就是同類的幼體,所以不適合與其它蛙類或大小差異太大的同類混養(yǎng)。飼養(yǎng)技巧

角蛙可以飼養(yǎng)在任何有水的空間,大小不拘,只要水深不超過它體高的一半,它都可以活得很好,對溫度的需求也不高,任何可以吞下的活體食物如小魚蟋蟀等或是搖晃的肉片。死老鼠等都是照單全收,靜止不動的食物它們是看不見的。在原棲地角蛙的主要食物就是同類的幼體,所以不適合與其他蛙類或大小差異太大的同類混養(yǎng)。

飼養(yǎng)空間

角蛙

只成年的角蛙(由吻端至泄殖孔長4-6英寸)可以很舒適地生活在一個塑料的儲衣箱或10加侖大的水族箱內(nèi)。如果你僅僅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可以不用墊材。如果是需要展示,厚達數(shù)英寸(具體厚度,視你想讓你的角蛙將自己埋得有多深而定)的椰土是很好的選擇;不要使用石子以免被當作食物咽下去。要把角蛙養(yǎng)得好,緊記不要被太陽光或其它強力紫外線直接照射到,若要照明的話,可以使用水族箱用的熒光燈管,或一般白光管。飼養(yǎng)缸中的水最好每天更換,椰土一月一換。尤其是看到有排泄物時,更要盡快清理,因為排泄物中的化學成分會傷害角蛙(及其它兩棲類)的健康。角蛙在吃飽后,會把身體藏在底材中,只露出頭部。每天向飼養(yǎng)缸中噴灑清水,以維持缸中濕氣,令角蛙皮膚避免干燥。

飼主最好盡量避免,以手直接觸摸角蛙(及其它兩棲類),更換底材時以網(wǎng)或鏟把角蛙從后撈起,移至水盤清潔,接觸過角蛙及其它兩棲類后,必須要徹底洗凈雙手。

飼養(yǎng)環(huán)境

角蛙可以飼養(yǎng)在任何有水的空間,一般角蛙會整天蹲在同一地方極少移動,所以空間大小不拘。只要水深不超過它身高的一半,它都可以活得很好。每只角蛙應該獨立飼養(yǎng),飼養(yǎng)缸里面可直接鋪設椰土,或一塊1-2cm厚之濕透海綿供其竭息,但切勿選用有尖銳硬角的石塊,以免角蛙因追捕食餌時刮傷。

照顧因素

應該使用已經(jīng)除掉氯氣的水、過濾水,或是泉水。自來水可以通過化學方法,或者煮沸,或者放在敞開的容器里過夜,來進行除氯。兩棲動物是不喝水的,它們依靠皮膚來吸收水分,所以要提供一個大水盆子,讓蛙可以很容易地爬進爬出。最簡單的布置方法,就是將一個裸缸傾斜放置,讓較低的一端蓄上一英寸左右的水。水應該每兩天換一次,或者一旦臟了馬上就換掉。溫度:角蛙可以忍受的溫度范圍為華氏70-90度。溫度較低時,投喂食物的次數(shù)要降低一些,量也要少些。最適的溫度范圍為華氏75-80度。

進食

角蛙吃小鼠、金魚、蚯蚓--幾乎一切在它們面前活動的東西。一只成年角蛙每周的食量不應超過一只中等大小的小鼠或兩條較大的飼料金魚。它們總是很饑餓,但是喂得過多會導致蛙極端超重,使得它可能無法長期保持健康。要投喂活洱,如果是死的,要用鑷子夾著在它面前晃動。如果是喂小鼠,最好是喂剛剛處死的或是解凍的小鼠,因為這樣對蛙來說,比較安全,而對小鼠,也比較仁慈一點。

健康

蛙類偶爾會在短期內(nèi)顯得腫脹起來,并且后肢作出痙攣樣的動

角蛙

作,在全身擦拭,這是蛻皮時正常的的行為。蛙很快就會以這種方式褪下它外層的皮膚,并暫時地裹著一層清澈的黏液,這層黏液不久就會消失。如果角蛙顯得沒精打采,食欲不振,而又不是因為環(huán)境溫度太冷,這就要引起注意了。首先總歸是檢查水質(zhì),然后是空氣質(zhì)量(空氣中的污染物可以落在水里,也可以直接作用在動物身上),再后是食物。被稱為“紅腿病”的細菌性感染,有時候也會影響到蛙類。其特征為蛙的腹部和/或后腿的下側(cè)發(fā)紅,如果不加治療,往往會致死。請與獸醫(yī)請教抗菌素的使用及具體劑量。不要使用消毒劑;留在缸里的消毒劑對蛙是有害的,甚至會殺死它們。用溫水和少量溫和的洗滌肥皂來清洗魚缸。徹底沖洗,完全弄干,以除去任何來自于自來水中氯氣。抓持

除了作體檢和搬動動物所需,否則不應把它們抓在手里。所有兩棲類的皮膚都具有通透性,對毒素很敏感。有可能,在某一天,你的手上就沾滿了對蛙來說是有毒的物質(zhì)(發(fā)膠、殺蟲劑、粉筆灰、墨水、消毒劑、肥皂,等等),這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在抓動物前一定要將手徹底洗凈。抓的時候,要一只手抓住它的兩條大腿,而另一只手在腹部下面托住身體。避免單單通過腿部來抓持角蛙(會造成骨折),或單單通過身體(過度擠壓會造成內(nèi)傷)。溫濕度飼養(yǎng)角蛙的濕度要求要高,85%或以上是少不了;另外它們的適溫在26-29度左右,晚上最好可以降低溫度約3-5度。在冬季則可利用電氈加溫,而夏天則不需要任何保溫設備,只要把飼養(yǎng)缸放在陰涼通風之地方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