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歸參燉母雞是主要針對貧血、慢性肝炎朋友進行食物與中藥的調(diào)配進行的一種養(yǎng)生療法。詞條主要運用老母雞、當歸、黨參的選擇以及功效進行詳細闡述,以使大家了解更多關(guān)于歸參燉母雞的信息。
配方母雞(烏骨雞尤佳)1只(約1250克),當歸15克、黨參15克,調(diào)料適量。
制法母雞宰殺治凈;當歸、黨參、蔥、姜、黃酒、鹽同放雞腹內(nèi),縫合后放入砂鍋,加清水適量,燒沸后文火燉至熟透。
用法吃肉喝湯,分餐食用。
材料
雞【藥物名稱】雞
【別名】無
母雞
【科屬】雉科【植物形態(tài)】動物形態(tài):雞為家禽中最普通的一種。咀短,上咀稍彎曲,鼻孔被鱗狀瓣,為裂狀;眼具瞬膜,頭部有冠及肉瓣,此肉冠及肉瓣雄大雌小,翼短小,不能高飛。兩腳健壯,跗踱及趾皆被鱗板,趾4個,后趾短小,比前趾所生處較高,雄雞跗踱后方有距。尾發(fā)達,獨雄有搖羽。雄體比雌體大,羽毛亦較美。羽毛以淡黃色為基本色,余從純白到純黑,無不應(yīng)有盡有。冠形也是各種各樣。藥用部分:雞內(nèi)金(雞的砂囊內(nèi)膜)、鳳凰衣(為雛雞孵出后卵殼的內(nèi)膜),雞血、雞蛋等,均入藥。
用途:雞內(nèi)金性味甘,平。能健脾止痢,幫助消化;治胸腹飽悶,食積不消,噯氣腹嗚,反胃嘔吐及腸嗚瀉痢等癥。鳳凰衣,性味甘、溫,無毒。能理氣,消翳障;治久咳氣急,目中生翳,失音,反胃,并涂瘡毒。用量:1~3錢,作煎劑或散劑。
當歸當歸
【中文名】當歸(《本經(jīng)》) 【類 別】根類【異名】干歸(《本經(jīng)》)。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
【植物形態(tài)】當歸,又名:薜、山蘄、白蘄(《爾雅》),文無(崔豹《古今注》)。
多年生草本,高0.4~1米。莖直立,帶紫色,有顯明的縱直槽紋,光滑無毛。葉2~3回單數(shù)羽狀分裂,葉柄長3~11厘米,基部葉鞘膨大;葉片卵形;小葉3對,近葉柄的1對小葉柄長0.5~1.5厘米,近頂端的一對無柄,呈1~2回分裂,裂片邊緣有缺刻。復(fù)傘形花序,頂生,傘梗10~14個,長短不等,基部有2枚線狀總苞片,或缺如;小總苞片2~4枚,線形;小傘形花序有花12~36朵,小傘梗長0.3~1.5厘米,密被細柔毛;萼齒5,細卵形;花瓣5,白色,呈長卵形,先端狹尖,略向內(nèi)折,無毛;雄蕊5,花絲向內(nèi)彎;子房下位,花柱短,花柱基部圓錐形。雙懸果橢圓形,長4~6毫米,寬3~4毫米,成熟后易從合生面分開;分果有果棱5條,背棱線形隆起,側(cè)棱發(fā)展成寬而薄的翅,翅邊緣淡紫色;橫切面背部扁平,每棱槽中有油管一個,接合面有油管2個?;ㄆ?~7月。果期7~8月。
分布甘肅、四川、云南、陜西、貴州、湖北等地。各地均有栽培。
【采集】一般須培育3年才可采收。秋末挖取根部,除凈莖葉、泥土,放在通風(fēng)處陰干幾天,按大小分別扎成小把,用微火熏于令透即得。本品帶油性,易霉敗、蟲蛀,必須貯存干燥處。逢霉雨季節(jié),須用硫黃熏過或適當?shù)暮嫱浮?/p>
【藥材】干燥的根,可分為3部:根頭部稱"歸頭",主根稱"歸身",支根及支根梢部稱"歸尾"。全長約10~25厘米,身長約3~10厘米。歸頭直徑2~4厘米,支根直徑0.3~1厘米。外表灰棕色或棕褐色,全體具縱皺紋,支根部尤多,歸頭頂端圓平,有莖葉殘基,常有不顯著的環(huán)形皺紋,歸身略呈圓柱形,身面凹凸不平,其下生有3~5條或更多的歸尾,歸尾上粗下細,多扭曲,表面有小疙瘩狀的須根痕跡。質(zhì)多柔韌,斷面黃白色,有裂隙,中層有淺棕色環(huán)紋,并有多數(shù)棕色油點。氣清香濃厚,味甘微苦辛。
以主根大、身長、支根少、斷面黃白色、氣味濃厚者為佳。主根短小、支根多、氣味較弱及斷面變紅棕色者質(zhì)次。
主產(chǎn)于甘肅、云南。此外,陜西、四川、湖北、貴州等地亦產(chǎn)。
下列植物的根,在部分地區(qū)有時也作當歸入藥,但質(zhì)量較差。
①東當歸的根,又名:延邊當歸、日本當歸。根肥大柔軟,分枝較多,呈馬尾狀。質(zhì)脆,油性較少。產(chǎn)吉林延邊。
②粉綠當歸的根,又名:野秦歸、云南野當歸。根圓錐形,長5~10厘米,根頭部徑約1~2厘米,外表棕色或黑褐色。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產(chǎn)云南。
③歐當歸,我國有栽培,曾試代當歸入藥。
【化學(xué)成分】根含揮發(fā)油,甘肅岷縣產(chǎn)者含0.4%,四川汶縣產(chǎn)者含0.7%。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有:亞丁基苯酞、鄰羧基苯正戊酮及Δ2,4-二氫酞酐。
揮發(fā)油成分復(fù)雜,單是低沸點部分就有10多種,其中有多種烴類,包括3種萜烯。另含多量蔗糖(40%)、維生素B12(0.25~40微克/100克)、維生素A類物質(zhì)(以維生素A計,含率為0.0675%)。根的皂化部分中含棕櫚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及不飽和油酸、亞曲酸;不皂化成分中有β-谷甾醇。
全草有芳香,可知各部分都含揮發(fā)油,而果實含量特多。
東當歸及北海當歸的根含揮發(fā)油約0.2%,其中苯酞方面,有東當歸酞內(nèi)酯、亞丁基苯酞及蛇床酞內(nèi)酯、異蛇床酞內(nèi)酯。此外,還含倍半萜烯類、對-聚傘花素、蔗糖、維生素B12、煙酸、葉酸及β-谷甾醇等。前者還含丁基苯酞及瑟丹酸內(nèi)酯。兩種當歸的根及果實的揮發(fā)油中還含丁醇及乙酸。
【炮制】當歸:揀去雜質(zhì),洗凈,悶潤,稍晾至內(nèi)外濕度適宜時,切片曬干。酒當歸:取當歸片,用黃酒噴淋均勻,稍悶,置鍋內(nèi)用微火炒,取出,放涼。(每當歸片100斤,用黃酒10斤)
《雷公炮炙論》:"凡使當歸,先去塵并頭尖硬處一分已來,酒浸一宿。"
【性味】甘辛,溫。
①《本經(jīng)》:"味甘,溫。"
②《吳普本草》:"神農(nóng)、黃帝、桐君、扁鵲:甘,無毒。岐伯、雷公:辛、無毒。李氏:小溫。"
③《別錄》:"辛,大溫,無毒。"
④《本草述》:"味苦,溫,無毒。"
【歸經(jīng)】入心、肝、脾經(jīng)。
①《湯液本草》:"入手少陰、足太陰、厥陰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肺三經(jīng)。"
【功用主治】補血和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腹痛,癥瘕結(jié)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竊,跌撲損傷。
①《本經(jīng)》:"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飲之。"
②《別錄》:"溫中止痛,除客血內(nèi)塞,中風(fēng)痙、汗不出,濕痹,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藏,生肌肉。"
③《藥性論》:"止嘔逆、虛勞寒熱,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腸胃冷,補諸不足,止痢腹痛。單煮飲汁,治溫瘧,主女人瀝血腰痛,療齒疼痛不可忍。患人虛冷加而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fēng),一切血,補一切勞,破惡血,養(yǎng)新血及主癥癖。"
⑤《珍珠囊》:"頭破血。身行血,尾止血。(《湯液本草》引作'頭止血,身和血,梢破血')"
⑥李杲:"當歸梢,主癥癖,破惡血,并產(chǎn)后惡血上沖,去諸瘡瘍腫結(jié),治金瘡惡血,溫中潤燥止痛。"
⑦王好古:"主痿躄嗜臥,足下熱而痛。沖脈為病,氣逆里急;帶脈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⑧《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熱痢括疼滯住腸胃內(nèi)。"
⑨《綱目》:"治頭痛,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治癰疽,排膿止痛,和血補血。"
⑩《本草再新》:"治渾身腫脹,血脈不和,陰分不足,安生胎,墮死胎。"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濕阻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惡閭?cè)?。畏菖蒲、海藻、牡蒙?
②《藥對》:"惡濕面,畏生姜。"
③《太草經(jīng)疏》:"腸胃薄弱,泄瀉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惡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產(chǎn)后胎前亦不得入。"
④《本草匯言》:"風(fēng)寒未清,惡寒發(fā)熱,表證外見者,禁用之。"
【選方】①調(diào)益榮衛(wèi),滋養(yǎng)氣血。治沖任虛損,月水不調(diào),臍腹疞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fā)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chǎn)后乘虛,風(fēng)寒內(nèi)搏,惡露不下,結(jié)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當歸(去蘆,酒浸,炒)、川芎、白芍藥、熟干地黃(酒灑蒸)各等分。共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熱服,空心食前。(《局方》四物湯)
②治室女月水不通:當歸(切,焙)一兩,干漆(炒煙出)、芎藭各半兩。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圣濟總錄》當歸丸)
③治月經(jīng)逆行從口鼻出:先以京墨磨汁服止之,次用當歸尾、紅花各三錢,水一種半,煎八分,溫服。(《簡便單方》)
④治血崩:當歸一兩,龍骨二兩(炒赤),香附子三錢(炒),棕毛灰五錢。上為末,米飲調(diào)三四錢,空心服。(《儒門事親》當歸散)
⑤治血瘕痛脹,脈滯澀者:當歸三兩,桂心兩半,白芍兩半(酒炒),蒲黃二兩(炒),血竭三兩,延胡兩半。為散,酒煎三錢,去渣溫服。(《醫(yī)略六書》當歸蒲延散)
⑥治婦人帶下五色,腹痛,羸瘦,食少:當歸一兩(銼,微炒),鱉甲一兩(涂醋炙微黃,去裙稠),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白術(shù)三分,胡椒半兩,訶黎勒皮三分,檳榔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蓽茇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圣惠方》當歸丸)
⑦治婦人懷娠,腹中疞痛:當歸三兩,芍藥一斤,茯苓四兩,白術(shù)四兩,澤瀉半斤,芎藭半斤('半斤'一作'三兩')。上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匱要賂》當歸芍藥散)
⑧治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各四兩。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金匱要略》當歸苦參丸)
⑨治妊娠胎動不安,腰腹疼痛:當歸半兩(銼),蔥白一分(細切)。上二味,先以水三蠱,煎至二盞,入好酒一盞,更煎數(shù)沸,去滓,分作三服。(《圣濟總錄》安胎飲)
⑩治產(chǎn)后敗血不散,結(jié)聚成塊(俗呼兒枕),疼痛發(fā)歇不可忍:當歸一兩(銼,微炒),鬼箭羽一兩,紅藍花一兩。上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酒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圣惠方》當歸散)
⑾治瘈疭、或顫振,或產(chǎn)后不省人事,口吐痰涎:當歸、荊芥穗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少許,煎至七分,灌下咽,即有生理。(《婦人良方》交加散)
⑿治產(chǎn)后腹中疞痛,并腹中寒疝虛勞不足:當歸三兩,生姜五兩,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金匱要略》當歸生姜羊肉湯)
⒀治大便不通:當歸、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下。(《圣濟總錄》)
⒁治肌熱燥熱,困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黃耆一兩,當歸(酒洗)二錢。上藥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食前。(《內(nèi)外傷辨》當歸補血湯)
⒂治白虎風(fēng),疼痛不止:當歸一兩,桂心一兩,地龍一兩(微炒),白僵蠶一兩(微妙),威靈仙一兩,漏蘆一兩,芎藭一兩,白芷一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diào)下二錢。(《圣惠方》當歸散)
⒃治血痢里急后重,腸中疼痛:當歸三分(銼,微炒),黃連一兩(去須,微炒),龍骨二兩。上三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日二。(《圣濟總錄》當歸散)
⒄治盜汗: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蘗、黃芩、黃連各等分,黃芪加一倍。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服,小兒減半服之。(《蘭室秘藏》當歸六黃湯)
⒅治諸瘡腫,已破未破,焮腫甚:當歸、黃耆、栝蔞,木香、黃連各等分,為粗末,煎一兩。(《素問病機保命集》當歸散)
⒆治附骨癰及一切惡瘡:當歸半兩,甘草一兩,山梔子十二枚,木鱉子一枚(去皮)。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冷酒調(diào)服。(《奇效良方》當歸散)
⒇治湯潑火燒瘡,疼痛甚者:白蠟一兩,麻油四兩,當歸一兩半(生銼)。先將油煎當歸令焦黑,濾去滓,次入蠟,候消,相次急攪之,放冷入磁盒中收,以故帛子涂貼。(《圣惠方》神效白膏)
【臨床應(yīng)用】
①治療肌肉、關(guān)節(jié)疼痛及神經(jīng)痛
采用當歸液穴位注射,治療腰肌勞損、肌肉風(fēng)濕、四肢關(guān)節(jié)捩?zhèn)?、關(guān)節(jié)炎,及各種神經(jīng)痛(坐骨神經(jīng)痛、脅間神經(jīng)痛、枕神經(jīng)痛等),有較好效果。據(jù)1000例各種原因引起的肌肉、關(guān)節(jié)、神經(jīng)、血管組織病癥的治療結(jié)果,有效率達89.1%,其中治愈者381例,好轉(zhuǎn)510例。又據(jù)50例枕神經(jīng)痛的觀察,經(jīng)1~15次治療后,33例獲愈,其余亦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zhuǎn)。絕大部分病例于首次注射后1~3分鐘即基本止痛或明顯減輕,止痛效果可維持2~8小時,再注射時仍有效。實踐證明,當歸穴位注射,不僅止痛效果顯著,而且具有松弛肌肉,降低軟組織的炎癥性反應(yīng),及改善末梢神經(jīng)和血管功能等作用。用法:用5~10%當歸液循經(jīng)取穴或痛點、敏感點,或腱鞘內(nèi)注射。每次選擇1~4點,每點注入1~5毫升。針刺入肌層,出現(xiàn)酸、脹針感,回抽無血后,推入藥液。一般無副作用,但于腱鞘內(nèi)注射時,則在注射后數(shù)小時出現(xiàn)局部腫脹,疼痛劇烈,影響功能活動,無需特殊處理,在1~3日內(nèi)即可消退,并顯出治療效果。凡因結(jié)核、腫瘤引起的腰背痛或四肢關(guān)節(jié)痛,局部外傷,化膿性病灶以及皮膚病患者,急性損傷局部瘀血、腫脹嚴重者皆不宜用。孕婦慎用。
②治療慢性氣管炎
以5%當歸液注入膻中、肺俞、定喘、孔最等穴。每次每穴注入0.5~1毫升。針刺入(深約1.5厘米左右)后,用搖動針管及輕度提插的手法,使針下產(chǎn)生酸脹感覺,然后緩緩注入藥液。治療50歲以上的患者93例,結(jié)果痊愈5例,顯著好轉(zhuǎn)26例,好轉(zhuǎn)5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9.3%。
③治療慢性盆腔炎
用當歸組織液行穴位注射。治療5例,經(jīng)1~2療程,患者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或消失,腹痛減輕,月經(jīng)正常,均在治療后6個月內(nèi)再次受孕。取穴及用法:穴位分兩組,第一組維胞(雙)、三陰交(左)、足三里(右);第二組關(guān)元透中極、三陰交(右)、足三里(左)。兩組穴位交替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或每周2次,每次一組。每穴注射藥液2~6毫升,6~10次為一療程。注藥前先捻轉(zhuǎn)針頭,使其"得氣",再注入藥液。月經(jīng)期停止治療。注射后局部酸脹感向下放射。有3例于注藥后自覺心跳、發(fā)冷,持續(xù)5分鐘即自行消失,不需處理。
④治療月經(jīng)病
將當歸20克,紅花10克分別浸于50%酒精50毫升中,48小時后過濾,混勻,加酒精至100毫升。每日3次飯后服,每次3毫升,經(jīng)期停服。用于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子宮發(fā)育不全等病54例,服藥60~600毫升不等,除7例無進步外,其余均有效果。復(fù)查的11例痛經(jīng)患者中有7例妊娠;16例子宮發(fā)育不全患者中有8例妊娠(大多與性激素合并治療);月經(jīng)異常的26例中有6例妊娠。
⑤治療高血壓病
用20%復(fù)方當歸注射液(當歸、紅花、川芎等量)2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毫升內(nèi),或75%復(fù)方當歸注射液1毫升加10%葡萄糖液3毫升,于兩側(cè)曲池及足三里交替注射,每穴2毫升,10次為一療程。一般用4個療程。第一療程每日1次,第二療程隔日1次,第三療程每周2次,第四療程隔日1次。注射時采用5號針頭,刺入穴位后,待患者有酸麻脹感時,再緩緩注入藥液。初步觀察7例,用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壓下降,其中收縮壓下降16~56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2~30毫米汞柱;頭暈、耳鳴、眼花、失眠等癥狀也有改善或消失,個別病例還顯示出心率減慢的作用。
⑥治療帶狀皰疹
將當歸研粉,依年齡大小每服0.5或1克,4~6小時1次。治療兒童帶狀皰疹54例,服藥后1天止痛的22例;2天止痛的32例。帶狀皰疹一般在服藥后第3天有部分枯萎,未再發(fā)生新疹,第4天結(jié)痂。又有用0.5克當歸浸膏片內(nèi)服,每次2~4片,4小時1次,治療成人患者23例,亦取得相似效果。
⑦治療鼻炎
用5%當歸液于迎香(雙)、印堂穴行穴位注射,每穴0.3~0.5毫升。每天1次,5天1療程。一般一個療程即可見效,通常作2個療程。藥液注入后,局部有輕度疼痛及酸麻感,無其它不良反應(yīng)。治療慢性單純性、肥厚性、過敏性鼻炎和副鼻竇炎等共120例,治愈73例(60.8%),有效45例(37.5%),無效2例(1.7%)。實踐證明,當歸液穴位注射具有消炎消腫、止痛、抗過敏、止血及調(diào)節(jié)鼻腔植物神經(jīng)功能等作用,對消除鼻因性頭痛有特效。病程越短,療效越好。
黨參黨參
【中文名】黨參(《本草從新》) 【類別】根類【異名】上黨人參(《本經(jīng)逢原》),黃參(《百草鏡》),獅頭參(《翁有良辨誤》),中靈草(《青海藥材》)。
【來源】為桔??浦参稂h參的根。
【植物形態(tài)】黨參,又名:遼參、三葉菜、葉子草。
多年生草本。根長圓柱形,直徑1~1.7厘米,頂端有一膨大的根頭,具多數(shù)瘤狀的莖痕,外皮乳黃色至淡灰棕色,有縱橫皺紋。莖纏繞,長而多分歧,下部疏生白色粗糙硬毛,上部光滑或近于光滑。葉對生、互生或假輪生:具柄,葉柄長0.5~4厘米,被疏柔毛:葉片卵形或廣卵形,長1~7厘米,寬0.8~5.5厘米,先端鈍或尖,基部截形或淺心形,全緣或微波狀,上面綠色,被粗伏毛,下面粉綠色,密被疏柔毛?;▎紊呒毣ü?;花萼綠色,具5裂片,裂片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光滑或稍被茸毛;花冠廣鐘形,直徑2~2.5厘米,淡黃綠色,且有淡紫堇色斑點,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至廣三角形,直立;雄蕊5,花絲中部以下擴大;子房上位,3室,胚珠多數(shù),花柱短,柱頭3,極闊,呈漏斗狀。蒴果圓錐形,3室,有宿存花萼。種子小,褐色有光澤。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灌木叢中及林緣,分布東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青海等地。
【采集】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凈泥土,曬至半干,用手或木板搓揉,使皮部與木質(zhì)部貼緊,飽滿柔軟,然后再曬再搓,反復(fù)3~4次,最后曬干即成。
【藥材】黨參藥材由于產(chǎn)地不同,有西黨、東黨、潞黨等三種。
①西黨
根部類圓柱形,末端較細,長8~20厘米,直徑約5~13毫米。根頭部有許多疣狀突起的莖痕,俗稱"獅子盤頭",每個莖痕呈凹下點狀。表面灰黃色或淺棕黃色,有明顯縱溝,近根頭處有緊密的環(huán)狀皺紋,逐漸稀疏約占全體之半。皮孔橫長、明顯,略突出,長約0.3~0.8厘米。支根脫落處常見黑褐色膠狀物,系內(nèi)部乳汁溢出干燥所成。質(zhì)稍堅脆,易折斷。斷面皮部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黃色。氣特殊,味微甜。以根條肥大、粗實、皮緊、橫紋多、味甜者為佳。
主產(chǎn)陜西、甘肅。
②東黨
根類圓柱形,常分歧。長12~25厘米,直徑約5~22毫米。根頭大而明顯,根外皮黃色及灰黃色,粗糙,有明顯縱皺。皮孔短而突出,呈點狀突起。質(zhì)疏松,易折斷。斷面皮部黃色,木部黃白色,皮部占本部之1/3,皮部有橫向裂隙,木部射線亦成裂隙。以根條肥大、外皮黃色、皮緊肉實、皺紋多者為佳。
主產(chǎn)東北等地。
③潞黨
根類扁圓柱形,單一,長約8~22厘米,直徑約7~10毫米,亦有較長大者。根頭部無明顯"獅子盤頭"。根表面淺灰棕色,有深而不規(guī)則的縱皺溝,近根頭處有較稀橫紋。質(zhì)較輕,易折斷,斷面不規(guī)則。氣微,無香氣,味甜。以獨支不分叉、色白、肥壯粗長者為佳。
主產(chǎn)山西,多為栽培品。野生于山西五臺山等地者稱"臺黨"。
同屬植物川黨參的根,亦同等使用,商品稱"川黨"。根類圓柱形,末端稍細,很少有分歧,長約15~35厘米,直徑約5~25毫米。根頭部呈"獅子盤頭"狀。表面灰黃色,有明顯縱皺溝,遍體或只頂端有較稀的橫紋。支根脫落處有溢出乳汁而凝成的黑褐色類膠狀物。質(zhì)較堅實,易折斷,斷面裂隙少,木部黃色,其外圍有一圈淺棕色環(huán)。皮部淡黃色。氣香味甜。
產(chǎn)四川、湖北等地。
此外,同屬植物中供黨參藥用的尚有:管花黨參(又名甜黨、敘黨,產(chǎn)四川、貴州);綠花黨參(產(chǎn)四川);秦嶺黨參(又名大頭黨參,產(chǎn)陜西、甘肅);新疆黨參(產(chǎn)新疆);柴黨(產(chǎn)四川、甘肅)等。
【化學(xué)成分】黨參根含皂甙、微量生物堿、蔗糖、葡萄糖、菊糖、淀粉、粘液及樹脂等。川黨參根含揮發(fā)油、黃芩素萄萄糖甙、微量生物堿、多糖、菊糖、皂甙。
【藥理作用】①對血細胞的影響
黨參根的醇、水浸膏口服或皮下注射,可使正常兔的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略有增加;摘除脾臟后,作用顯著減弱,故推測其"補血"作用,可能與脾臟有關(guān)。此時白細胞則有減少傾向。北黨參據(jù)云無此作用。黨參浸液1:40在試管內(nèi)無溶血現(xiàn)象,但與紅細胞作用后,可變色,發(fā)生渾濁、沉淀。
②對血糖的影響
對兔腹部皮下注射黨參浸膏,可使血糖升高;但如注射發(fā)酵后的浸膏或灌胃給藥,則無比作用,故認為其升高血糖乃因根中含多量糖分所致;它也不能抑制因注射利尿素而發(fā)生的神經(jīng)性高血糖。據(jù)初步試驗,北黨參灌胃,能升高血糖。
③降壓作用
醇、水浸膏靜脈或腹腔注射,能降低麻醉犬的血壓,據(jù)初步分析,認為是屬于末梢性的;并有某些抗腎上腺素作用;其水浸液或醇、水浸出液也有降低麻醉動物血壓的作用,并能抑制離體蟾蜍心臟。對慢性高血壓犬,每日灌服水浸液4克(生藥)/公斤,未見有降壓作用。
同屬植物的根的提取物或總甙,長期(40天)喂兔,可增加紅細胞敷(17.5%),增加體重(23%);對松節(jié)油引起的白細胞增多癥有預(yù)防及治療功效;長期口服,內(nèi)臟器官未發(fā)現(xiàn)有何病理改變??傔坝栊∈罂诜×靠稍鰪姾粑罅靠山档退下热┲樽恚簩κ康膶幏此朴心承┺卓棺饔?。
【炮制】黨參:洗凈泥沙后潤透去蘆,切片或切段,曬干。炒黨參:將麩皮置于加熱之鍋內(nèi),至鍋上起煙時,加入黨參片,拌炒至深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黨參100斤,用麩皮20斤)
【性味】甘,平。
①《本經(jīng)逢原》:"甘,平。"
②《本草再新》:"甘,平,無毒。"
【歸經(jīng)】《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陰經(jīng)氣分。"
【功用主治】補中,益氣,生津。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
①《本經(jīng)逢原》:"清肺。"
②《本草從新》:"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
③《綱目拾遺》:"治肺虛,益肺氣。"
④《科學(xué)的民間藥草》:"補血劑。適用于慢性貧血,萎黃病,白血病,腺病,佝僂病。"
⑤《中藥材手冊》:"治虛勞內(nèi)傷,腸胃中冷,滑瀉久痢,氣喘煩渴,發(fā)熱自汗,婦女血崩、胎產(chǎn)諸病。"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大劑1~2兩;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有實邪者忌服。
《得配本草》:"氣滯、怒火盛者禁用。"
【選方】
①清肺金,補元氣,開聲音,助筋力:黨參一斤(軟甜者,切片),沙參半斤(切片),桂圓肉四兩。水煎濃汁,滴水成珠,用磁器盛貯。每用一酒杯,空心滾水沖服,沖入煎藥亦可。(《得配本草》上黨參膏)
②治瀉痢與產(chǎn)育氣虛脫肛:黨參(去蘆,米炒)二錢,炙耆、白術(shù)(凈炒)、肉蔻霜、茯苓各一錢五分,懷山藥(炒)二錢,升麻(蜜炙)六分,炙甘草七分。加生姜二片煎,或加制附子五分。(《不知醫(yī)必要》參耆白術(shù)湯)
③治服寒潦竣劑,以致?lián)p傷脾胃,口舌生瘡;黨參(焙)、黃芪(炙)各二錢,茯苓一錢,甘草(生)五分,白芍七分。白水煎,溫服。(《喉科紫珍集》參耆安胃散)
④治小兒口瘡:黨參一兩,黃柏五錢。共為細末,吹撒患處。(《青海省中醫(yī)驗方匯編》)
⑤抑制或殺滅麻風(fēng)桿菌:黨參、重樓(蚤休)、刺包頭根皮(楤木根皮)各等量。將黨參、重樓研成細粉;再將刺包頭根皮加水適量煎煮三次,將三次煎液濃縮成一定量(能浸濕黨參、重樓細粉)的藥液,加蜂蜜適量。再將重樓、黨參細粉倒入搗勻作丸,每丸三錢重;亦可作成膏劑。日服三次,每次一丸,開水送服。(北京中醫(yī)學(xué)院《新醫(yī)療法資料匯編》)
【名家論述】
①《本經(jīng)逢原》:"上黨人參,雖無甘溫峻補之功,卻有甘平清肺之力,亦不似沙參之性寒專泄肺氣也。"
②《得配本草》:"上黨參,得黃耆實衛(wèi),配石蓮止痢,君當歸活血,棗仁佐補心。補肺蜜拌蒸熟;補脾恐其氣滯,加桑皮效分,或加廣皮亦可。"
③《本草正義》:"黨參力能補脾養(yǎng)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甚相遠。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yǎng)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且較諸遼參之力量厚重,而少偏于陰柔,高麗參之氣味雄壯,而微嫌于剛烈者,尤為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臟交受其養(yǎng),而無往不宜也。特力量較為薄弱,不能持久,凡病后元虛,每服二、三錢,止足振動其一日之神氣,則信乎和平中正之規(guī)模,亦有不耐悠久者。然補助中州而潤澤四隅,故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參,無不可以潞黨參當之,即凡百證治之應(yīng)用人參者,亦無不可以潞黨參投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