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耿鐵華,男,漢族,1947年出生于吉林省扶余縣,1975年吉林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yè),1981年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先秦史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1982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曾任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教師,集安市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現(xiàn)任通化師范學院高句麗研究院院長、教授。吉林省社會科學高句麗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吉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dǎo)師,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師范大學碩士生導(dǎo)師。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中國朝鮮史學會常務(wù)理事。
耿鐵華教授出版了《中國高句麗史》、《高句麗史論稿》、《高句麗考古研究》、《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好太王碑新考》、《高句麗史籍匯要》、《中國學者高句麗研究文獻敘錄》、《高句麗歷史與文化》、《高句麗歷史與文化研究》、《高句麗歸屬問題研究》等20多部著作。在國際、國內(nèi)發(fā)表了《中國文明起源的考古學研究》,《先秦時期的宦官》,《應(yīng)監(jiān)考釋》,《監(jiān)國制度考》,《好太王碑無完整拓本》,等論文120多篇。
所獲榮譽
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120多篇。主持并完成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9項?!陡呔潲惞拍?a class="dict" href="/azsoft/x2750567.html">壁畫研究》獲吉林省第八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中國高句麗史》獲吉林省政府圖書出版一等獎、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著作二等獎、長白山優(yōu)秀圖書一等獎,《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高句麗考古研究》獲吉林省社科聯(lián)優(yōu)秀著作獎,《高句麗史簡編》獲吉林省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耿鐵華教授被宣傳部和國家授予“八十年代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生”稱號,1993年國務(wù)院批準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曾先后被國家、省、市及學院評為特等勞動模范和教學先名師。
學術(shù)著作及主要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學術(shù)著作(1)、《高句麗研究文集》(合著),延邊大學出版社,1993年。
(2)、《好太王碑新考》(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
(3)、《高句麗歷史與文化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
(4)、《高句麗史籍會要》(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5)、《中國學者高句麗研究文獻敘錄》(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
(6)、《高句麗歷史與文化》(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7)、《高句麗歸屬問題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8)、《中國學者高句麗研究文獻目錄》(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9)、《高句麗瓦當研究》(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中國高句麗史》(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11)、《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12)、《古代中國高句麗歷史續(xù)論》(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13)、《高句麗史論稿》(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14)、《高句麗考古研究》(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
(15)、《高句麗史簡編》(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
(16)、《桓州集》(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
(17)、《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
(18)、《高句麗古墓壁畫研究》(專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年。
(19)、《高句麗與東北民族研究》(合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年。
(20)、《桓州續(xù)集》(專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
學術(shù)論文(1)、《高句麗歷史歸屬問題論稿》,《通化師院學報》,2000年第1期。
(2)、《高句麗疆域調(diào)查與研究現(xiàn)狀》,《黑土地的古代文明》,遠方出版社,2000年1月。
(3)、《高句麗歷史課程建設(shè)的特色與價值》,《通化師院學報》,2000年第4期。
(4)、《高句麗歸屬問題研究》,《高句麗歸屬問題研究》,2000年12月。
(5)、《高句麗起源和建國問題探索》,《高句麗歸屬問題研究》,2000年12月。
(6)、《冉牟墓志與中原高句麗碑》,韓國《高句麗研究》,2000年第10期。
(7)、《中原高句麗碑考釋》,《通化師院學報》,2001年第1期。
(8)、《高句麗釉陶器的類型與分期》,《考古與文物》,2001年第3期。
(9)、《高句麗歷史與考古研究》,中國東北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工作會議,2001年第6期。
(10)、《王少箴好太王碑拓本及其年代》,《中國東北民族與疆域研究》,2001年第10期。
(11)、《好太王碑拓本收藏著錄及其年代》,《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2年第1期。
(12)、《好太王碑文煙戶、奴客諸詞語補釋》, ;《通化師院學報》,2002年第1期。
(13)、《訪高句麗霸王朝山城》,《學問》,2002年第2期。
(14)、《高句麗王陵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3年第2期。
(15)、《近年來好太王碑研究現(xiàn)狀》,《東北工程通訊》,2003年第2期。
(16)、《高句麗文化研究與長白山區(qū)旅游資源開發(fā)》,《通化師院學報》,2003年第5期。
(17)、《<;中國高句麗史>;寫作緣起》,《學問》,2003年第7期。
(18)、《高句麗遷都國內(nèi)城相關(guān)問題》,《東北史地》,2004年第1期。
(19)、《集安作為高句麗都城的考古學證明》,《東北史地》,2004年第2期。
(20)、《高句麗建國時間考論》,《學習與探索》,2004年第3期。
(21)、《兩漢時期高句麗的封國地位》,《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4期。
(22)、《高句麗歷史的三大謎團》,《北京科技報》,2004年7月7日
(23)、《高句麗遺跡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與高句麗歷史歸屬問題》,《東北史地》,2004年第7期。
(24)、《高句麗省稱句麗考》,《高句麗渤海歷史問題研究論文集》,2004年第8期
(25)、《王莽征高句麗兵伐胡史料與高句麗王系問題》,《北方文物》,2005年第2期。
(26)、《高句麗神話解析》,《吉林師大學報》,2005年第3期。
(27)、《好太王碑一千五百九十年祭》,《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3期。
(28)、《晉封高句麗官印考略》,《東北史地》,2005年第3期。
(29)、《高句麗泉氏墓地調(diào)查及其價值》,《東北史地》,2005年第4期。
(30)、《方起東先生對高句麗考古研究的貢獻》,《東北史地》,2005年第5期。
(31)、《高句麗民族起源與民族融合》,《社會科學輯刊》,2006年第1期。
(32)、《中國高句麗古墓壁畫的研究歷程》,《高句麗史新研究》,延邊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
(33)、《潘祖蔭藏好太王碑早期拓本芻議》, ;《東北史地》,2006年第4期。
(34)、《集安新出土文字瓦當釋讀》,《北方文物》,2006年第4期。
(35)、《跋高句麗金銅佛造像》, ;《東北史地》,2006年第6期。
(36)、《高句麗古墓壁畫發(fā)現(xiàn)調(diào)查與發(fā)掘》, ;《遼東史地》,2007年第1期。
(37)、《高句麗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與傳承》,《通化師院學報》,2007年第3期。
(38)、《高句麗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形成與影響》,《古代文明》,2007年第4期。
(39)、《集安出土卷云紋瓦當研究》, ;《東北史地》,2007年第4期。
(40)、《高句麗古墓壁畫的文化淵源》,《高句麗與東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
(41)、《高句麗將軍墳的陪葬墓》,《北方文物》,2008年第4期。
(42)、《李云從與好太王碑捶拓》,《東北史地》,2008年第4期。
(43)、《好太王碑釋文補字略說》, ;《通化師院學報》,2008年第9期。
(44)、《改革開放三十年高句麗研究著作綜述》,《高句麗與東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
(45)、《改革開放三十年高句麗研究成果統(tǒng)計與說明》,《東北史地》,2009年第2期。
(46)、高句麗殉葬習俗初探,《北方文物》, 2009年第3期。
(47)、《高句麗軍隊與戰(zhàn)爭研究的新成果》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48)、《東北亞視角下的高句麗歷史與文化》,韓國《東亞文化》,2010年6月18日。
(49)、《新版<;中國大百科全書>;高句麗詞條誤釋說明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