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席草,中藥名。為莎草科莎草屬植物碎米莎草CyperusiriaL.的全草。分布于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地區(qū)及河北、陜西、甘肅、新疆等省區(qū)。具有祛風除濕,調(diào)經(jīng)利尿之功效。用于風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尿路結石。

中文名

野席草

碎米莎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莎草目

莎草科

莎草屬

別名

三楞草

分布區(qū)域

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地區(qū)及河北、陜西、甘肅、新疆等省區(qū)

性情

味辛,性平

體征

一年生草本,無根狀莖,具須根

功效

祛風除濕,調(diào)經(jīng)利尿

毒性

無毒

采集時間

夏、秋采集

用量

9-15g,水煎或泡酒服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平。

功效

祛風除濕,調(diào)經(jīng)利尿。

主治

用于風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尿路結石。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骨痛:新鮮野席草100g,洗凈,切成小段,浸泡于300-400ml白酒中,1星期之后即可取服。每次服50ml,每日2-3次。

2、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新鮮野席草60g,川芎9g,當歸12g,水煎服。

3、治尿路結石:新鮮野席草100g,洗凈,切段,以開水沖泡,每日代茶飲,需長期飲用。(1-3方出自《鮮藥圖譜》)

用法用量

9-15g,水煎或泡酒服。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鮮用或曬干備用。

形態(tài)特性

一年生草本,無根狀莖,具須根。稈叢生,細弱或稍粗壯,高8-85厘米,扁三稜形,基部具少數(shù)葉,葉短于稈,寬2-5毫米,平張或折合,葉鞘紅棕色或棕紫色。葉狀苞片3-5枚,下面的2-3枚常較花序長;長側枝聚繖花序復出,很少為簡單的,具4-9個輻射枝,輻射枝最長達12厘米,每個輻射枝具5-10個穗狀花序,或有時更多些;穗狀花序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4厘米,具5-22個小穗;小穗排列松散,斜展開,長圓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壓扁,長4-10毫米,寬約2毫米,具6-22花;小穗軸上近于無翅;鱗片排列疏松,膜質(zhì),寬倒卵形,頂端微缺,具極短的短尖,不突出于鱗片的頂端,背面具龍骨狀突起,緣色,有3-5條脈,兩側呈黃色或麥稈黃色,上端具白色透明的邊;雄蕊3,花絲著生在環(huán)形的胼胝體上,花藥短,橢圓形,藥隔不突出于花藥頂端;花柱短,柱頭3。小堅果倒卵形或橢圓形,三稜形,與鱗片等長,褐色,具密的微突起細點?;ü?-10月。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田間、山坡、路旁陰濕處。分布于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地區(qū)及河北、陜西、甘肅、新疆等省區(qū)。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下第2版》:“祛風除濕,調(diào)經(jīng)利尿。用于風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尿路結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