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評價
方岳貢:此鄉(xiāng)多文雅之彥,若徐文學孚遠、陳進士子龍、宋孝廉征璧,皆負韜世之才,懷救時之術(shù),相與網(wǎng)羅往哲,搜抉巨文。取其關(guān)于軍國濟于時用者為經(jīng)世一編文。其規(guī)畫足以益才智,聽其敷奏足以壯忠懷,考其始終足以識時變。非徒侈一代之鴻章,亦將以為明時之獻納。(《皇明經(jīng)世文編序》)
張溥:云間徐暗公、陳臥子、宋尚木天才英絕,直欲以一人兼四部,不難也??湍昱c余盱衡當代,思就國史。余謂賢者識大,宜先經(jīng)濟,三君子唯唯。遂采擇典要,名經(jīng)世文編卷凡五百。偉哉!……三子志存治世,詞不茍榮,進善退惡,一稟春秋文編,所載網(wǎng)羅稍寬……煌煌乎!高祖之志也,圣人在上,制作方盛,設(shè)以三子典職其間,筆削良史,必能敻越前代。豈特云臺高議,東觀頌德而已哉!宋時司馬文正,既作資治通鑒,復與劉道原議為后紀,后以召相不果。至今宋無佳鑒,海內(nèi)痛惜,今三子悠游林麓,天假以時,載筆之始,又先以國家為端,他日繼涑水者其在云間乎?(《皇明經(jīng)世文編序》) 吳偉業(yè):臥子(陳子龍)負曠世逸才,其四六跨徐、庾,論策視二蘇,詩特高華雄渾,睥睨一世?!斒菚r,幾社名聞天下。臥子眼光奕奕,意氣籠罩千人,見者莫不辟易。登臨贈答,淋漓慷慨,雖百世后猶想見其人也。晚歲與夏考功相期死國事,考功先赴水死,臥子為書報考功于地下,誓必相從,文絕可觀。(《梅村詩話》)
朱彝尊:王李(前七子)教衰,公安之派浸廣,竟陵之焰頓興,一時好異者,诪張為幻。關(guān)中文太清倡堅偽離奇之言,致刪改《三百篇》之章句;山陰王季重寄謔浪笑傲之體,不免綠衣蒼鶻之儀容。如帝釋既遠,修羅藥叉,交起搏戰(zhàn),日輪就暝,鵩子鶚母,四野群飛。臥子張以太陰之弓,射以枉矢,腰鼓百面,破盡蒼蠅蟋蟀之聲,其功不可沒也。(《明詩綜》) 徐世禎:①子龍于時方髫耳,而食牛吞象之氣,固已逼人。②當其才鋒飚發(fā),四座皆傾,固已觸目琳瑯,亦復擲地金石,下筆為文,千萬言立就,莫不光燄燭天,珠璣照世。當世之士桴應(yīng)影隨。(《丙戌遺草序》) 夏允彝:陳子少好奇負氣,邁激豪上,意不可一世。(《陳李倡和集序》)
錢價人:大樽當詩學榛蕪之余,力辟正始,一時宗尚,遂使群才蔚起,與弘、正比隆,摧廓振興之功,斯為極矣。(引自《明詩綜》)
繆泳:剝極而反,否極而復,先征于聲音之道,臥子當楚人眾咻之余,力追正始,允矣人豪。(引自《明詩綜》) 徐孚遠:①友人陳子,擅俊妙之逸氣,發(fā)懷古之遙情,征召英契,搖綴淵圃。于時同郡之士,蓋有數(shù)人。至于齊鑣方軌,卓絕領(lǐng)袖,共推李子。于是有“陳、李”之目矣。②陳子之詩,澹動溢麗,發(fā)言舒卷,有若明霞。感興悲涼,放詞宕越,至乃留連綺艷,刻畫情思,妙絕動人。(《陳李倡和集序》) 周立勛:臥子資局杰濟,才識秀達,有攬奇之概。故能奮舉藻思,博綜渺義,每談天下事,則壯往健決,莫不符會。發(fā)為文章,形之歌詠,類有然矣。當其搖筆,能者卻思。單辭所行,諷嘆滿世。其詩搖蕩誕逸,矜懷競爽,凄決而幾創(chuàng),剛莊而郁沉。(《岳起堂稿序》)
宋徵璧:①大樽嚴于論詩,凡獻詩者踵相接,大樽意態(tài)傲岸,若不足當一顧者。然大樽未嘗不虛心,嘗向予道律詩如“春城夜出人皆醉”之句,詩馀如“無處說相思,背面秋千下”一詞,生平竭力摹擬,竟不能到。有味乎其言也。(《抱真堂詩話》)②陳臥子子龍,其源出于太白,文多超逸之風;若其涼壯明秀,則龍標、右丞之流亞也。(《陳李倡和集序》)③陳子詩文,兼諸家之長,既足冠冕一代,而又志在竹帛,其所表樹,方將駕前賢而上之。使后人讀陳子之詩,與其致恨于所傳者少也,夫?qū)幎嗪踉眨。ā镀铰短眉颉罚?/span> 朱隗:臥子五古,初尚漢魏,中學三謝(謝靈運、謝惠連、謝朓),近相見輒諷太白諸篇,其才性故與相近;七古直兼高、岑、李頎之風軌,視長安、帝京,更進一格。五律清婉;七律格清氣老,秀亮淡逸;絕句雄麗。由其才大,靡所不有,寬然有余。(引自《明詩綜》) 魏耕:五古學漢、魏者,大抵轉(zhuǎn)關(guān)必在大謝,唐之曲江,明之北地,皆是如此。黃門亦祖其說,能于質(zhì)悶之中,兼于俊秀,信是雅宗。七古弘、正間皆仿浣花(韋莊所作浣花詞),唯青蓮學者絕少,黃門起而一振其風,昔人詩“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黃門近體佳境,往往相近。(引自《明詩綜》) 黃昌衢:大樽奮起江左,寓內(nèi)曉然,群奉黃門詩派,歷數(shù)十年流風未墜。余近為定其集,前集已刻者得十之六,后集未刻者得十之四。蓋天地精英之氣,結(jié)轖郁勃,以發(fā)為聲律,光芒騰上,干星辰而沸江海。前集至矣,而后集尤有必不可沉毀廢缺者。(《二十四家詩定》)
顧炎武:陳君鼌賈才,文采華王國。早讀兵家流,千古在胸臆。初仕越州理,一矢下山賊。南渡侍省垣,上疏亦切直。告歸松江上,歘見胡馬逼。拜表至行朝,愿請三吳敕。詔使護諸將,加以太仆職。遂與章邯書,資其反正力。幾事一不中,反覆天地黑。嗚呼君盛年,海內(nèi)半相識。(《哭陳太仆》) 倪永清:臥子先生,我郡之龍門也。其詩沉雄豪邁,博大昌明,空同、大復之后,一人而已。(《振經(jīng)堂匯編詩最》)
龔翔麟:若詩當公安、竟陵之后,雅音漸亡,曼聲并作,大樽力返于正,翦其榛蕪荊棘,驅(qū)其狐貍貒貉,廓清之功,詎可借口七子流派,并攢譏及焉?予嘗購得《甔甀洞集》,系先生手自施鉛,自越江渡錢塘,往返點筆無虛日,卷尾必以朱墨識之。于吳明鄉(xiāng)若是,矧古賢吟稿乎?今人手放翁、誠齋(楊萬里)詩,讀未終卷,便毀唐人為不足學,多見其不知量己。(引自《明詩綜》) 王士禛:①嘗與陳臥子共宿,問其七言律詩何句最為得意,臥子自舉“禁苑起山名萬歲,復宮新戲號千秋”一聯(lián)?!比挥栌^其七言,殊不止此,如“九龍移帳春無草,萬馬窺邊夜有霜”諸聯(lián),沉雄瑰麗,近代作者,未見其比,殆冠古之才,一時瑜、亮,獨有梅村(吳偉業(yè))耳。(《香祖筆記》)②陳大樽詩首尾溫麗,湘真詞亦然。然不善學者,鏤金雕瓊,正如土木被文繡耳。又或者斷斷格律,不失尺寸,都無生趣。譬若安車駟馬,流連陌阡,殊令人思草頭一點之樂。(《花草蒙拾》) 張廷玉等:生有異才,工舉子業(yè),兼治詩賦古文,取法魏、晉,駢體尤精妙。(《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佟世南:至故明惟(劉基)《寫情》、(陳子龍)《湘真》二集,高朗秀艷,得兩宋軌則。 胡應(yīng)宸、顧璟芳:大樽文高兩漢,詩軼三唐,蒼勁之色,與節(jié)義相符。遒其詞風流婉約,堪付與、十八歌喉。乃《湘真》一集,風流婉麗如此。傳稱河南亮節(jié)。作字不勝綺羅,廣平鐵心,《梅賦》偏工清艷,吾于大樽益信。(《蘭皋明詞匯選》,引自沈雄《古今詞話》) 朱琰:①七言古詩,杜詩出以沉郁,故善為頓挫;李詩出以飄逸,故善為縱橫,臥子兼而有之。其章法意境似杜,其色澤才氣似李。②余鈔黃門(陳子龍)詩,以終明一代之運。劉(基)、高(啟)開宗于前,西涯(李東陽)接武于繼,李(夢陽)、何(景明)、王(世貞)、李(攀龍)振興于中,黃門撐持于后。此明詩大概也。③臥子七言律,秀絕寰區(qū),乃其天資清妙,故落墨高華,非翡翠蘭苕可比?;蛑^云間派本以艷入,失其本來矣。(《明人詩鈔》) 朱庭珍:明代....末年詩人,惟陳臥子雄麗有骨,國變后詩尤哀壯,足殿一代矣。(《筱園詩話》) 鄒祗謨:①大樽諸詞神韻天然,風味不盡,如瑤臺仙子獨立卻扇時。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緬邈凄惻。②詞至《云門》《湘真》諸集,言內(nèi)意外,已無遺議。柴虎臣所謂華亭腸斷,宋玉魂銷,所微短者長篇不足耳。(《倚聲集》,引自王昶《明詞綜》) 譚獻:①有明以來,詞家斷推湘真(陳子龍)第一。②重光(李煜)后身,唯臥子(陳子龍)足以當之。詞自南宋之季,幾成絕響。元之張仲舉(張翥)稍存比興。明則臥子直接唐人,為天才。(《復堂詞話》) 江順詒:文有因人而存者,人有因文而存者?!断嬲妗芬患桃蚱湓~而重大樽其人,又實因其人而益重其詞也。(《詞學集成·附錄》)
況周頤:明詞專家少,粗淺,蕪率之失多,誠不足當宋元之續(xù)。唯是纖靡傷格,若祝希哲、湯義仍、施子野輩,僂指不過數(shù)家,何至為全體詬病。洎乎晚季,夏節(jié)愍(夏允彝)、陳忠裕(陳子龍)、彭茗齋、王凄齋諸賢,含婀娜于剛健,有風騷之遺則,庶幾纖靡者之藥石矣。(《蕙風詞話》)
徐敬修:按子龍之詞,纏綿悱惻,神韻天然,為有明一代詞人之冠?!傊忻饕淮~學,初則沿蛻巖(張翥)之風軌,永樂以后,《花間》《草堂》諸集漸盛,當時唯小令中調(diào),間有可取,其余則偏于浮靡,無一硬語,至陳子龍出,始卓然可稱一代詞宗,然已身丁季叔,而開有清風氣之先矣。(《詞學常識》) 錢鐘書:陳臥子大才健筆,足以殿有明一代之詩而無愧,又丁百六陽九之會,天意昌詩,宜若可以悲壯蒼涼,上繼簡齋、遺山之學杜。乃讀其遺集,終覺偉麗之致,多于蒼楚。在本朝則近青邱、大復(何景明),而不同獻吉;于唐人則似東川、右丞,而不類少陵。祁孫之言,亦未識曲聽真。然知以放翁、遺山與明之七子并舉,則具眼人語也。(《談藝錄》一二八“杜律的雄渾與韌瘦”) 龍榆生:①詞學衰于明代,至子龍出,宗風大振,遂開三百年來詞學中興之盛。(《近三百年名家詞選》)②明季詞人,惟青浦陳臥子子龍,衡陽王船山夫之,嶺南屈翁山大均三氏風力遒上,具起衰之力。臥子英年殉國,大節(jié)凜然,而所作詞婉麗綿密,韻格在淮海、漱玉間,尤為當行本色,此亦事之難解者。詩人比興之義,固不以叫囂怒罵為能表壯節(jié),而感染之深,原別有所在也。(《跋鈔本湘真閣詩馀》) 吳梅:余嘗謂明詞,非用于酬應(yīng),即用于閨闥,其能上接風騷,得倚聲之正則者,獨有大樽(陳子龍)而已。三百年中,詞家不謂不多,若以沉郁頓挫四字繩之,殆無一人可滿意者。蓋制舉盛而風雅衰,理學熾而詞意熄,此中消息,可以參核焉。至臥子(陳子龍)則屏絕浮華,具見根柢,較開國時伯溫、季迪,別有沉著語,非用修、算州所能到也。他作如《山花子》云,凄麗近南唐二主,詞意亦哀以思矣。又《江城子》后半疊亦綿邈凄惻,不落凡響。先生于詩學至深,論詩能于色澤氣韻中辨之,自是深得甘苦語,宜其詞之淵懿大雅,為一代知音之殿也。(《詞學通論》) 吳晗:文編的主要編選人陳子龍因抗清被俘自殺,……(徐孚遠、夏允彝、夏完淳、何剛)這些人都具有堅強的民族氣節(jié),在平時關(guān)心政治,講求經(jīng)世實用之學,到危難時堅決抵抗,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家性命,表現(xiàn)了英雄氣概。(《影印皇明經(jīng)世文編序》)
錢基博:①子龍之詞,則直造唐人之奧宇?!╆愖育堉断嬲骈w》《江蘺檻》諸詞,風流婉麗,足繼南唐后主,則得于天者獨優(yōu)也。觀其所作,神韻天然,風味不盡,如瑤臺仙子,獨立卻扇時;而《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綿邈凄惻,言內(nèi)意外,已無遺議。②王李道盡,公安之派浸廣,竟陵之焰頓興,一時好異者诪張為幻。而有振七子之墜緒,返俚淺于茂典者,陳子龍也。實以沉博絕麗之才,領(lǐng)袖幾社。而同郡夏完淳字存古,髫齡崛起,如響斯應(yīng)。譽之者謂其廓清榛蕪,力追先正;而詆之者則曰七子窠臼,徒為虛囂。然以此結(jié)明三百年之詩局,而與開一代風氣之高啟,后先輝映,亦足以覘復古為明文學之主潮,詩亦不在例外,所謂君以此始,亦以此終也。(《中國文學史》) 袁行霈:①陳子龍是復社與幾社文人中的重要代表。復社領(lǐng)袖張溥死后,他事實上成了兩社的主帥。②陳子龍是明末文學成就較為突出的作家,在文學主張上,他注重復古,但并不主張泥古不化,而是推重在學習古法中貫穿作家個人的真情實感。③陳子龍的創(chuàng)作以詩見長,他的一一些作品表達了自已建功樹業(yè)的志向與壯士失意的胸隨,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處在時代交替之際;而對動蕩的時局,陳子龍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感時傷事的作品,他的《小車行》《賣兒行》描寫了當時難民流落無依的窘境,《策勛府行》《遼事雜詩八首》等篇章,或抨擊權(quán)奸誤國,或感嘆時局艱危,大多散發(fā)出愫慨激越沉郁悲涼的氣息。明亡后,陳子龍寫下了許多反映亡國哀痛的作品,凄愴悲壯,別有意味,《秋日雜感》十首便是代表。(《中國文學史》第七編明代文學·第十一章明末文壇)④揭開清詞帷幕的陳子龍于詞推尊五代北宋,以“婉暢濃逸”為宗,滄桑變后,其《湘真詞》抒寫抗清復明之志和黍離亡國的哀思,突破閨房兒女的纖柔靡曼,“上接風騷,得倚聲之正”。(《中國文學史》第八編清代文學·第一章清初詩學繁榮與詞學復興) 游國恩:詞發(fā)展到南宋已達到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詞乃退居次要地位。白樸、薩都剌、張翥等較有名,而張氏《蛻巖詞》為尤著。明人詞多率意之作。楊慎、王世貞稍突出,而成就不高。惟明末陳子龍是一個優(yōu)秀作家,王士禛稱其《幽蘭》《湘真》諸集,“意內(nèi)言外,已無遺議”??梢哉f是明詞冠軍。(《中國文學史》第八編) 葉嘉瑩:所謂“強直之士”……另一類則是在內(nèi)心中具有一種真誠深摯之本質(zhì),不僅對男女之愛是如此,對君國之忠愛也同出于此深摯之一源。由于其用情之深廣,而往在可以有一種高遠之意境。而陳子龍詞則無疑的乃是屬乎后類情況。這種“強直之士,懷情正深”的性格上的雙重特質(zhì),再加上了子龍所生活之時代給他的一份憂患之意識,因此乃使得陳子龍詞具有了一種可以引人產(chǎn)生感發(fā)與聯(lián)想的豐富的潛能。而這種將作者之性格修養(yǎng)與優(yōu)患意識融入令詞的制作之中獷產(chǎn)生了豐富之潛能的特殊成就,而陳子龍竟然以一位單獨的個人而具含了此多種潛能之質(zhì)素,而且此多種質(zhì)素之融匯,一又皆出于自然之巧合,而全非出于有心之追求與造作。這正是我之所以稱陳子龍詞之成就為一種因緣巧合之“異數(shù)”的主要緣故。(《清詞叢論》) 朱則杰:①陳子龍在清代這一時期的詩歌,抒寫家國之感,表達抗清之志,思想意義十分深刻;它籠罩著一片亡國的悲哀,激蕩著郁勃的情調(diào),藝術(shù)風格也顯得蒼涼悲壯,激昂慷慨,足以和歷代愛國詩人的作品相互媲美,后先輝映。這不但與他自己在明代特別是崇禎十年(1637年)以前的詩歌創(chuàng)作大相徑庭,而且與明七子的專事模仿、徒有形式更不可同日而語。當然,陳子龍在詩歌宗尚方面并沒有跳出“盛唐”的圈子,基本上仍舊是明七子的格調(diào),但他在這個傳統(tǒng)的“舊瓶”之中,裝上了時代的“新酒”,也就是反映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自己的愛國思想。②陳子龍素以民族氣節(jié)為世所仰。犧牲后,許多人都賦寫挽詩,給予無比高度的贊揚;長歌當哭,壯懷激烈,千載下讀之,猶足令人感憤。與其節(jié)義相比,陳子龍的詩名似乎要遜色得多,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一般都拿他和高啟這位“明詩冠軍”相對。③由于陳子龍就其生活朝代而言恰當明清交接之際,而又為明殉節(jié);就其詩歌宗尚而言接近前后七子,而又正值公安、競陵反復古派盛行之時,提倡復古更見突出,因此,稱之為明詩后殿,不無道理。從這個意義上說,陳子龍在崇禎末年特別是入清以后寫出如此優(yōu)秀的詩歌,對于明詩,無疑是一個光輝的終結(jié)。但是,陳子龍畢竟在清朝生活過數(shù)年,并且留下了詩歌,而這些詩歌又恰恰是其全部詩歌的精華所在,因此,將他劃歸清代,自然亦無不可。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陳子龍的詩歌在藝術(shù)上大體繼承明詩的傳統(tǒng),而在內(nèi)容上則大大突破了明詩的范圍,體現(xiàn)了清詩的特色,可以視為明詩在清代的一個綺麗的余波。(《清詩史》) 傅璇琮:陳子龍、夏完淳、孫承宗、張煌言等人構(gòu)成的英烈詞人群體,其中成就最大而且足為明詞生色的是陳子龍,他的《湘真閣》《江籬檻》二集,置于宋詞名家中亦無愧色。論明詞者,每謂兩頭最佳,明初翹楚數(shù)劉基,明季殿軍則當推陳子龍。而且以陳子龍為領(lǐng)袖的云間詞派,對清初詞壇也具有深遠的影響。(《中國古代文學通論·明代卷》) 朱東潤:陳子龍是怎樣的人物?青少年時期他是一名文士,他的理想只是考中舉人、進士,幸而在適當?shù)臋C會,他結(jié)識了黃道周,這才理解到還有一個為國為民的目標。這時子龍是一名志士了,他認識到必須把自己的力量貢獻給國家。在(明朝滅亡)這個大禍降臨的當中,南京的官僚隨即建立以福王朱由崧為首的新政權(quán)……子龍曾經(jīng)參加南京政權(quán)的工作,在看到朝政混亂以后,他回到松江……糾合地方人士準備給敵人一次打擊。南京政權(quán)垮臺以后,要憑地方勢力擊退敵人,這是一個過分的估計,但是作為斗士,他是不會計較成敗利鈍的。起義失敗以后,他聯(lián)系吳昜,準備太湖起義。及至吳昜過早地暴露目標,黃道周建立了以唐王朱聿鍵為首的福建政權(quán),國勢進一步削弱了,但是子龍并不灰心,他一邊接受福建政權(quán)的領(lǐng)導,一邊也聯(lián)系浙東崛起的魯王朱以海,準備起義。作為斗士,他得不斷地進行斗爭,只要成功有一線的希望,真正的斗士必然要從失敗中爭取勝利,甚至在成功的希望只是泡影的時候,他也決不放棄斗爭。子龍就是這樣的一位斗士。(《陳子龍及其時代》) 聶作平:①與王國維、茨威格相較,陳子龍和他們有最重要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為此文化所化之人",而又不幸身處于這種文化"衰落之時"。不過,陳子龍和王國維、茨威格仍然有相當之區(qū)別,那就是王國維和茨威格本質(zhì)上是地道的文人,陳子龍則不同,在這個被認為是晚明最重要的詩人和詞人的身上,糾合了江湖俠士、風流文人、能員干吏等多重性格,而這些性格組合起來的,是一個近似于憤怒青年的陳子龍。②陳子龍兼具精通五經(jīng)的讀書人、七步成詩的風流才子和膽識過人的江湖豪客諸種性情于一身,其人格魅力在晚明文人中,可謂首屈一指。(《1644:帝國的疼痛》) 郭萬金:“骨”是陳子龍獲譽的主要原因,而此處“骨”之內(nèi)涵當然包括了詩文之外的人格精神。以身殉國的陳子龍鑄就了詩與國同亡的歷史意義,義不受辱的生死抉擇使得古雅風格分外凸現(xiàn),給復古的明詩一個高亢的收尾,從這層意義看,陳子龍自然可稱作是明詩殿軍。(《關(guān)于明詩》) 陳氏大宗祠評:子龍“生有異才”,“年弱冠,而才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