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巴士底獄圖片
“到巴士底去!”“到巴士底去!”
1789年7月14日清晨,憤怒的巴黎市民,成千上萬地向巴士底獄奔去。他們有的拿著火槍,有的握著長矛,有的手舉斧頭,人們吶喊著,像大海的怒濤一樣涌向巴士底監(jiān)獄。 巴士底獄(Bastille)是一座非常堅固的要塞。它建造于12世紀,當時是一座軍事城堡,目的是防御英國人的進攻,所以就建在城前。后來,巴黎市區(qū)不斷擴大,巴士底要塞成了市區(qū)東部的建筑,就失去了防御外敵的作用。18世紀末,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點,法國國王在那里駐扎了大量軍隊,專門關押政治犯。 巴士底獄高100英尺,圍墻很厚,有八個塔樓。上面架著大炮,里面有個軍火庫,裝有幾百桶火藥和無數(shù)炮彈。它居高臨下,俯視著整個巴黎,活像一頭伏在地上的怪獸,虎視眈眈地在那里隨時準備撲上來,吞掉每一個膽敢反對封建專制的人。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制王朝的象征。 多少年來,人們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樣痛恨這座萬惡的巴士底獄。許多人都夢想有一天把它推倒,他們在等待時機。18世紀后期,法國國王為了滿足窮奢極欲的生活,拼命向人民搜刮錢財。1789年5月,國王路易十六為籌款繼續(xù)吃喝玩樂,召開已經(jīng)停止了175年的“三級會議”。 原來,封建的法國把國民分為三個等級。教士為第一等級,貴族是第二等級,其他各種人都歸為第三等級,第一、第二兩個等級的人數(shù)不過20多萬。第一等級的人數(shù)只占全國總人口的1%,卻擁有10% 的土地,并且不用交稅;第二等級的人數(shù)占全國總人口的2%,擁有20%的土地,他們也只交極少量的稅。第三級占有97%的人口,但是要交非常重的稅。第二級和第一級有錢有勢,想盡各種方法壓榨平民。
參加“三級會議”(Estates general) 的第三等級代表主要有工商業(yè)者、銀行家、律師、作家等,他們迫切要求改變封建專制的法國政治,爭取獲得自由和平等,因而得到廣大巴黎市民的擁護。他們趁開會的機會提出,限制國王的權力,把三級會議變成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后來他們又宣布由他們自己組織國民議會,代表全體法國人民討論國家大事。 第三等級代表的叛逆行動引起了國王的震怒和恐慌,他馬上出動軍警,封閉會場,禁止國民議會開會。
國王的專制行為,不僅沒壓住第三等級代表的反抗,反而在他們胸中燃燒的怒火中撒了一把鹽。他們表示一定要制成一部代表全體法國人民利益的憲法,否則決不罷休。第三級代表被迫轉移地方,集體轉往附近的一個網(wǎng)球場舉行緊急會議。兩天后,半數(shù)的教士代表加入他們的行列,并決定法王若不承認他們的要求便不散會。1789年7月9日,國民議會改名為“制憲會議”,公開反抗國王,雙方的沖突更加激烈。
國王路易十六(Louis XVI) 接受了制憲會議,但卻有傳言說國王路易十六暴跳如雷,偷偷向巴黎調(diào)集了大量軍隊,準備逮捕第三等級代表,用武力解散國民議會。消息傳出以后,巴黎人民群情激憤,數(shù)萬巴黎市民上街游行。1萬多市民涌到羅亞爾官的花園里,一個年輕人,站在一個高高的亭子上,大聲喊道:“公民們,國王雇傭的德國兵正向巴黎開來,他們要帶來流血和屠殺,拿起武器吧,這是我們唯一的生路!”
“拿起武器!”
“拿起武器!”
市民們齊聲高呼,人們奔回家中,拿來了斧頭、菜刀、鐵棍、獵槍,又聚集在一起,涌向王宮。
這時,一隊騎兵沖過來,是國王的近衛(wèi)軍,他們騎著高頭大馬,手舉馬刀,野蠻地向群眾砍去,轉眼之間,街道上躺滿了市民的尸體,血流遍地,群眾只好四散奔逃。 巴黎全城的警鐘一起敲響,血腥搏斗的一天又開始了。市民們首先沖向軍火庫,奪得了幾萬支火槍,手執(zhí)各種武器的市民們攻占了一個又一個陣地,巴黎市區(qū)內(nèi)到處都有起義者的街壘。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奪取了整個巴黎。最后只剩下巴士底獄還在國王軍隊手中。 “到巴士底去!”起義隊伍中響起了呼喊聲,起義者從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封建堡壘。 守衛(wèi)巴士底獄的士兵首先用塔樓上的大炮轟擊,然后從房頂上,窗戶里向人群開火。猛烈的炮火阻止了前進的起義者,他們無法接近巴士底獄,只好從四周的街壘中向里面射擊,但因為距離太遠,根本對里面的士兵構不成威脅。 “大炮,我們需要大炮!”人群中有人喊道。
許多人離開戰(zhàn)場去尋找大炮。不久,大炮推來了,但都是一些舊炮,有的還長滿鐵銹,象幾百年前的古董。一時也沒有炮手,有人自告奮勇地出來開炮,一個賣酒的肖恩居然當了炮手。這些舊炮好像也受了起義者高昂情緒感染似的,一個接著一個發(fā)出了轟擊
。一排排炮彈打在監(jiān)獄的墻上,打得磚屑亂飛,煙霧彌漫。人們發(fā)出一陣歡呼。
但是,巴士底獄的墻實在太厚了,舊炮打出去的炮彈沒有威力,根本無法打穿它。敵人的大炮倒是兇猛無比,起義者的傷亡不斷增加。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巴士底獄前聚集了數(shù)萬起義者,可就是拿巴士底獄厚厚的圍墻毫無辦法。有人主張沖到墻邊,把墻挖個洞裝上火藥,真的有幾個勇敢者拿著工具,提著火藥桶沖向墻邊。塔樓里,士兵的子彈雨點般射了過來,眼看就要接近圍墻的勇士一個接一個倒了下去。人們十分焦急。“我們現(xiàn)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街壘里傳出一個洪亮的聲音。
戰(zhàn)場上一時沉寂下來,人們在等待著。
又是兩個多小時過去了,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終于被拉來了,有經(jīng)驗的炮手也跟隨而來。大炮發(fā)出了怒吼,一顆顆炮彈猛烈射向巴士底獄,圍墻被轟塌了。守衛(wèi)的士兵眼看大勢已去,終于舉起白旗投降了。吊橋徐徐放下,起義群眾冒著另一部分拒降的守軍射來的彈雨,沖了進去。 雖然當時的巴士底獄管理者侯爵洛奈命令?;鹨员苊怆p方相互殘殺,他仍然被人拖出來毆打、用刀亂刺直至最后被斬首。他的頭被穿在長矛上繞城展示。暴動民眾回到巴黎市政廳,把拒絕提供武器的商會會長 雅克·德·弗萊塞勒推上被告席,此人即刻被判槍決。 接著,巴士底獄被市民完全拆毀。但是封建制度卻沒有隨著巴士底獄的消失而消失。
為了紀念巴黎人民英勇攻占巴士底獄的偉大功績,法國把7月14日作為自己的國慶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