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海牛
美洲海牛外形呈紡錘形,頗似小鯨,但有短頸,與鯨不同。它的面部十分丑陋,耳朵、眼睛極小,嘴巴向下張開,上唇特厚,呈半月形的圓盤狀,具有伸縮性,且從中分成二瓣,每瓣都能分別活動和取食,就像豬的口鼻部,布滿短粗的硬毛,有助于取食。成體門齒退化,以骨質(zhì)牙床代替,也不生犬齒,只有20—30對石灰質(zhì)的臼齒,寬厚有力。美洲海牛下頜骨明顯地彎曲。鼻孔位于頭上,具有肌肉質(zhì)的活瓣,出水呼吸時,活瓣打開,入水時則活瓣關(guān)閉,堵塞鼻孔,防止嗆水。身體呈圓柱形,頸部不明顯,但有一折皺處可資區(qū)分。前肢變?yōu)闃獱?/span>鰭腳,但有關(guān)節(jié),殘留有4個扁平指甲,略有握物或搔癢的功能,適于劃水游泳。后肢完全退化,只略有骨盤帶的痕跡,與大而多肉的尾鰭形成水平的圓鏟形。 美洲海牛身體肥胖,體長為2.5一4米之間,體重約150一360千克。海牛皮下儲存大量脂肪,能在海水中保持體溫;前肢特化呈槳狀鰭肢,沒有后肢,但仍保留著一個退化的骨盆;眼小,視覺不佳;聽覺良好。
現(xiàn)代海牛目僅存兩個科:海牛科(Trichechidae)下有1屬3種,即南美海牛(巴西海牛),分布在巴西亞馬孫河和委內(nèi)瑞拉奧里諾科河上游及中游,是淡水海牛;北美海牛,主要棲息在加勒比海沿岸,可到江灣中去吃水草;西非海牛,分布在西非海岸、淺灣、河流及乍得湖和喀麥隆湖中。儒艮科(Dugongidae)僅1屬1種——儒艮,分布自非洲東海岸,經(jīng)印度洋至中國廣東省和臺灣沿岸。海牛類生活在淺海及河口,僅少數(shù)種類(如南美海牛)棲息在河流中。御敵能力不強,行動遲緩。每天吃27~45千克水草,因而淺海和河口的航道很少被水草阻塞。 身體肥胖,體長為2.5一4米之間,體重約150一360千克。
它的面部十分丑陋,耳朵、眼睛極小,嘴巴向下張開,上唇特厚,呈半月形的圓盤狀,具有伸縮性,且從中分成二瓣,每瓣都能分別活動和取食,就像豬的口鼻部,布滿短粗的硬毛,有助于取食。成體門齒退化,以骨質(zhì)牙床代替,也不生犬齒,只有20—30對石灰質(zhì)的臼齒,寬厚有力。
下頜骨明顯地彎曲。鼻孔位于頭上,具有肌肉質(zhì)的活瓣,出水呼吸時,活瓣打開,入水時則活瓣關(guān)閉,堵塞鼻孔,防止嗆水。身體呈圓柱形,頸部不明顯,但有一折皺處可資區(qū)分。前肢變?yōu)闃獱铞捘_,但有關(guān)節(jié),殘留有4個扁平指甲,略有握物或搔癢的功能,適于劃水游泳。后肢完全退化,只略有骨盤帶的痕跡,與大而多肉的尾鰭形成水平的圓鏟形。
皮膚略似象皮,布滿褶皺,厚達4一5厘米,但上面卻充滿了神經(jīng)末梢,還被有稀疏的剛毛,皮下積存大量脂肪。背部體色深灰,幾近黑色,而腹面顏色稍淡。乳房一對,位于前肢鰭腳的基部。雄獸睪丸在腹腔中,雌獸為雙角子宮。 無論幼仔還是發(fā)情期的成體,雄獸和雌獸從個體大小、體毛和外形上都不具有明顯的差異,只是雄獸肛門到生殖孔的距離遠大于生殖孔到臍孔的距離,而雌獸則與此相反,肛門距生殖孔較近,而離臍孔較遠,這一差異從出生一直保持到整個生長發(fā)育過程中。